企业环境行为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来自南京市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文献综述
2020-05-28 07:01:51
文 献 综 述
一、企业环境行为与财务绩效的理论研究
国内很多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忽略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南京近期甚至出现了”红色雾霾”的现象,工业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越发严重。企业战略管理是否应该包含环境保护,需要参照公司环境行为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但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新古典主义理论,资源和管理效率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1]。
(一)新古典主义理论
新古典主义理论认为企业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在政府管制下才被动地采取的,会给企业带来负担。强制厂商去从事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可以让外部成本内部化,也必定会增加厂商的私人成本,降低其竞争力,最后降低财务绩效[2]。这种理论解释了不关注环境绩效企业的环境行为。国外一些传统经济学家根植于此理论,一致认为,改进企业环境绩效所带来的额外成本都将毫无疑问的降低企业的财务绩效[3]。
(二)资源和管理效率理论
资源和管理效率理论认为企业开展环境管理是自觉自发的,高效的环境管理不仅能够减少企业相关的费用成本(比如修建排污处理厂等),降低企业原材料的投入(比如废料减少等),取得成本领先优势,还能够促进企业积极创新并提高资源生产力。积极的环境行为有利于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市场机会,环境管理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生产力[4-5]。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积极的环境行为能够减少遭受法律诉讼和行政处罚的损失,降低政府负面管制的影响。同时企业所在地的生活环境比如空气质量、水质条件等因素直接影响企业声誉,而企业声誉是企业吸引投资与人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还能够通过绿色产品吸引消费者的购买,获得差异化优势。企业积极的环境行为能够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为公司创造改善未来财务绩效的机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6-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Porter为代表的修正学派提出:好的环境绩效会带来更高的利润。他们认为,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优良表现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帮助企业比竞争对手更迅速地得到新产品的环保许可,赢得先机;相反,一些可能被雇员、顾客和社区以及其他风险承担者认为道德上不适当的做法将导致较高的无形成本[8]。
二、企业环境行为与财务绩效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