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视角下我国上市公司股份支付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2021-12-15 21:12: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股份支付制度作为一种长期薪酬激励制度,使公司高管有机会分享公司的剩余财产,从而激励其努力工作,提高公司价值。而盈余管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普遍现象,反映的是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问题,两者均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支付进行分析是当前形势的热点问题。
然而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激励程度太小,则起不到激励高管努力工作的效果;激励程度太大,有可能会刺激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支付进行分析,有助于为在股权激励下抑制管理层不利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有助于为政策制定部门与证券监管机构进行科学决策、提高监管效率提供参考,有助于为中国上市公司完善员工薪酬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提供一些经验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
股份支付:我国自1999年上市公司引入股权激励之后,股权激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李春景(2009)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刺激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肖淑芳(2009)以“管理办法”颁布后首次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10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前的三个季度,经理人通过操纵“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公告日后盈余存在反转现象;曹静(2010)对股份支付会计准则进行了细化的研究,发现股份支付准则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对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型没有明确规定,给上市公司有了盈余管理的空间。还发现准则要求对股份支付的披露内容过于简单,不够详细。同时指出准则对于附有给予条件、对股份支付条件的更改和在再授予的重新定价没有提及。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论文分五个部分对该课题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是国内外对上市公司股份支付和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国内外对股份支付政策理论的研究现状。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与进度:启动阶段(2015年11月30日前):选题,查阅文献,着力搜集与选题相关的资料,尤其利用互联网工具搜集、阅读、整理,做好开题前期工作。
开题阶段(2016年1月31日前):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逻辑关系对这些论点、论据、素材进行整理,构思论文的框架,明确论文的层次,完成任务书、开题报告和外文文献翻译等工作。
实施阶段(2016年二月至五月中旬):依据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并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和要求对论文进行修改与完善,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4. 参考文献
[1] 宋文阁,荣华旭. 股权激励、制度环境与盈余管理——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经纬. 2012(03)
[2] 钟向东,樊行健. 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业绩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j]. 财会月刊. 2011(27)
[3] 苏冬蔚,林大庞.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 经济研究.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