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成本核算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28 20:47:35
全文总字数:366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市场化与社会化的进程加快,政府对高校的职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步完成由行政管控向法律监管的转型。同时,不光是政府及受教育者等高校财务信息需求者对高校财务信息披露问题越来越重视,如今高校的转型,有着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使得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也格外关注高校的财务信息。本文的目的便是总结合理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式,并基于成本核算改进财务信息的披露。理论意义:(1)为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模式的优化提供新思路;(2)为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绩效评估研究提供数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改进高校的财务信息披露模式,丰富信息披露的内容,满足外部信息需求者;(2)有助于加强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降低成本,提高绩效。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充分了解到有关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以及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在对二者之间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教育成本作为一个概念被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教育成本全部要素费用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经费支出,也要包括学生求学期间的机会成本。而后,科恩在舒尔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学校、学生或家庭支付的成本概括为直接教育成本,将学生求学期间的机会成本概括为间接教育成本。在我国关于教育成本的研究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是由我国学者结合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所发展来的。王善迈认为教育成本是用来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袁连生认为,教育成本是受教育者为了接受教育服务而付出的代价。后来的学者把教育成本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划分。狭义教育成本是从会计学角度出发,以利于计算为前提,指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费用总和。从学校管理角度和会计核算角度两方面来看,学生求学期间所发生的机会成本难以用货币来可靠地计算,所以狭义的教育成本概念显得更为合理。
王耕、王晓光认为学校是教育产物的供给者,自然也就是进行成本核算的主体。后来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袁连生认为院系要和学校之间各个部门才能正常展开教学服务。袁连生还提出对大规模的学校可以分级进行核算,即院系一级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对学校内部提供教育成本信息;高校一级核算公共成本,对外提供成本信息。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文献回顾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首先,通过校内图书馆、中国知网等各种网络平台搜集各种国内外文献资料,通过通读这些文献资料和相关期刊书籍,掌握现有的成本核算及财务信息披露等相关理论和知识。
然后,通过网络、书本、统计年鉴等查询部分高校的财务信息资料。
接着,通过规范研究及实证研究等方法,对文章主题进行分析研究。
4. 参考文献
[1]袁连生.关于教育成本的几个问题.教育发展研究,1999(3).[2]王耕.高等全日制学校教育成本计算问题的研究.会计研究,1988(3).
[3]王晓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财会改革.中南政经政法大学学报,1996(1).
[4]陈晓燕.会计调整法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财会通讯,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