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2-01-06 20:53:16
全文总字数:6835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盈余管理问题是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盈余管理现在作为一个普遍现象,自从我国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妨碍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上市公司创始团队利用自身信息上的优势进行盈余管理,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再者,公司财务报表就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盈余信息,投资者、管理者会根据其中的会计盈余信息对公司发展前景、经营状况等进行投资和决策,因此,会计盈余信息影响盈余管理。而我国公司治理不完善、企业外部监督不力、资本市场不健全等因素,盈余管理产生的更多是不利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受到不客观的盈余信息影响,损害他们的利益,严重的可能扰乱社会秩序。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股份制企业在19世纪涌现出来,由于股份制企业股东人数多,他们的学历,背景各不相同,无法一起管理公司,为了迎合企业经营的需要,经理人群体诞生了,因此,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会计信息就成为了经理人和所有者之间的桥梁。可是信息不对称,出现了代理成本,降低企业效率,损害了所有者和其他利益者的利益,公司治理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产生的,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配置所有者、经理人及其他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公司治理作为协调公司、股东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它的完善与否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由于受到制度和历史的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效果也不好。因此,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根据对之前学者的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ypothesis):
H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H2: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H3: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H4: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H5:监事会人数与盈余管理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分析现有文献,公司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关于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是公司外部治理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公司外部治理是指通过市场体系实行的治理,这里包括通过行政管制、法律制度环境,市场竞争等手段对公司实际控制人实施的间接约束。
王生年、白俊(2009年)认为盈余管理主要受制度环境、市场竞争、债权人治理与中介市场的影响。他们在文中讨论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公司治理的制度环境越好,才越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限制管理层盈余管理的行为,而市场竞争通过控制权市场、产品竞争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发挥作用,当这些因素对管理者产生压力,盈余管理的动机也就出现了。李迎盈(2009年)则是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债权人治理市场三个方面来分析公司外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作者认为在产品市场中,较高的会计盈余披露会受到政治关注,政府会通过加强管制或者是其他方法来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债权人治理,但是对象不同。王生年、白俊(2009年)认为经理人为了获得贷款要对指标进行粉饰;以及为了避免违约要将指标控制在限制性范围内;李迎盈(2009年)认为债权人治理的专业化可以提高公司治理的绩效,满足了债权人的需求。
仇红梅(2002年)在分析公司外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也是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资本市场、接管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她认为因为有了资本市场,所以盈余管理成为经理层披露内部信息的工具,而且经理层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提供的信息更加充分有用,从而投资者信心增强,公司股票市值上升而融资成本降低,最后企业的盈利性和市场价值提高。李迎盈(2009年)关于公司外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也涉及到了资本市场,她也认为资本市场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定期公开和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就使得盈余管理成为经理层“改善”经营业绩的有效手段,而且这样还有利于改善公司形象,满足公司股东的需求。
二是公司内部治理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公司内部治理是指通过内部组织结构实现的治理,这里是指股东通过事前监督而实施的对经理人员的直接约束,通过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的权利、义务及其关系,以保证经理人员的行为符合全体股东的最佳利益。因为公司内部治理涉及到许多小的指标,基本上公司内部治理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都是通过选取3~5个指标,基于具体公司或者行业进行说明。
王虹、毛道维、李恒(2009年)选用的数据是上市公司2004~2008年年报中样本数最大的六个行业,来分析公司内部治理对于盈余管理的影响,实验表明董事会规模增加,提高了会计盈余信息的质量;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出现助长利润虚增现象。这和王太林(2011年)选取了2007~2009年非金融类A股中小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董事会规模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一样。在王虹、毛道维(2009年)他们之前,部分研究忽略盈余管理的方向和模型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他们还在研究中考虑到相关公司治理因素对于利润调增、调减的影响,而且他们不仅仅采用琼斯模型,而是将截面琼斯模型和KS模型相结合,因为基于夏立军的研究,发现两个模型的结合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可靠性相对较高。
解云(2015年)采用了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2008~2011年的数据,借鉴了Roychowdhury真实盈余管理评价模型,以此来研究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这三个方面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和王婷(2013年)基本相同,股权结构和监事会会对真实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而董事会规模和结构并没有影响到真实盈余管理的强度。就股权结构而言,Warfield(1995年)以美国1989年~1991年3871家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为基础,研究股权结构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即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会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高而降低。Shleifer和 Vishny(1986年)则是利用理论模型展开研究,认为如果股权高度集中在大股东手中,控股股东将会有更大的动力去监督管理者,减少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
张成林(2011年)选取了2009年制造业3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而黄文伴(2010年)选取了2006~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两人都采用了琼斯模型进行分析,他们的结论基本相同,但是他们关于董事会人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则存在不同意见。张成林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董事会人数对于盈余管理影响不大;而Lipton 和 Lorsch(1992年)通过研究得出通常情况下,董事会规模应该在10人以内,当人数超过10人时,内部损失将会加大,而Jensen(1993年)研究发现董事会最佳人数应该在7~8人之间,他们认为较大的董事会人数会削弱各董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最终导致监督作用的相对乏力。这与Yermack(1997)的观点一致,他认为小型董事会比大型董事会更有效。这意味着,公司董事会的规模应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但是黄文伴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而且董事会人数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这与Beasley(1996年)选择13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和Xie(2003年)对美国282家公司进行数据分析,他们通过研究发现董事会人数与盈余管理成正相关相符合。
陈洁(2015年)选取了2009年~2011年沪深股市820家企业利用琼斯模型进行研究,她得出的结论是董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第一大股东、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人数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而Liu等人(2013年)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董事会会议次数和提名委员会的存在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然而,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而白亚军(2010年)以2008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A股为研究对象,采用琼斯模型,最后得出的结论和陈洁基本相同,但是他们关于第一大股东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则持不同态度。
刘珊珊(2016年),李从刚、权小锋(2017年),张世强(2014年),刘长奎、李敏(2015年),郝蕴(2013年),王虹、杨丹(2011年)等人,他们也通过上面所采用的研究得出了与上面一样的结论,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作者(年份) | 国家 | 方法 | 结论 |
刘珊珊(2016) |
中国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中的盈余管理成正比;董事会规模与企业并购中的盈余管理呈负相关 |
李从刚、权小锋(2017) | 中国 | 文献研究法 | 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有重要作用 |
张世强(2014) |
中国 |
修正的琼斯模型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业绩的关系 |
刘长奎、李敏(2015) |
中国 |
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没有 显著相关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 |
郝蕴(2013) |
中国 | Huson.Tian.Wiedman 和 Wier(2012)的数据模型 | 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 |
王虹、杨丹(2011) |
中国 |
截面琼斯模型和KS模型 | 修订会计准则无法从总体上约束具有调增利润动机的小额盈利企业和调减利润动机的亏损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是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实证研究为主的方法,研究我国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研究以学者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运用理论分析,提出理论假设,设计实证模型,进行实验检验,并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施方案
本文选用的数据都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通过查询财务报表和企业年报得出相关指标的具体数据,利用stata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进度安排
4. 参考文献
[1]刘清文,郭浩.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研究——以ys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当代经济,2017(31):31-35.
[2]李从刚,权小锋.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基于文献的研究[j].商业研究,2017(09):14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