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会计学 > 正文

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2 08:48:17  

文 献 综 述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充满着争论与反复的历史,会计计量作为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计量方法的选择更是充满着争论和反复,因此研究我国对于公允价值这一立足市场面向未来的计量属性的运用也便具有深远意义。

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经历了启用,弃用,再启用三个阶段。根据姚玉梅的《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2011)一文可知,我国最早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追溯到 1992 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在1998 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8212;#8212;债务重组》将公允价值应用到债务重组准则中,是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首次应用。2001 年财政部重新修订了具体会计准则,取消了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仅仅在少数资产项目的期末计量时有所保留。之后,在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再次使用了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一共38项,其中涉及到公允价值的竟有17项,这使得公允价值成为这次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也引起的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葛家澎(2009)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会计中带来了新意。陈春华(2008)提出,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要求,符合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成本模式单一计量模式已经难以真实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所面临的风险,并且商标、智力资本、专利、研发支出、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也只能依靠公允价值。侯益玲(2010)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公允价值对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进行计量,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信息客观性的要求,还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透明化和及时性的要求。韩文文(2011)也同样指出,全球性通货膨胀、大规模的企业联合和兼并的出现,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及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从传统计量模式中解脱出来,以会计目标为导向,科学的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从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公允价值的启用持肯定的态度,并予以很高的期望,而究竟何为公允价值?国际上有很多种阐述,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当前交易中,自愿的双方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一项资产(负债)所使用的金额。换言之,该项资产(负债)是在非强迫或清算拍卖的情形下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一定义与FASB的基本一致。也表明了我国会计顺应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要求,正向国际趋同。

但中国的国情与别的国家不同,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于中国是否同样适用?又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和缺陷?学者们纷纷进行了研究。常勋(2006)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必将制约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金融工具的计量还会经历一个以历史(摊余)成本为主过渡到以公允价值为主的阶段,单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不是一墩而就的。兰定锋(2011)认为,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没有制定单项具体会计准则,而是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规定,分布较为零散,而且各个具体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获取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另外,对于公允价值的规定只是原则性,没有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南,这也给在会计实务中运用公允价值增加了难度。杜心宇(2011)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方面的运用,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容易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方便。于书宝(2012),指出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涉及更多的会计估计与管理层判断,公允价值会计存在较大的重大错报风险,这造成了公允价值审计的困难。刘昀,胡杨(2007)在《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思考》中也提到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存在市场化水平不足,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完善,上市公司把握”公允价值”的难度较大,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体系,广大公民对”公允价值”的认知不足等问题。

对于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同时,对于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有人将矛头指向了公允价值,指出公允价值在此次危机中推波助澜,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甚至要求废除或暂停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中的应用,对于国际上的前车之鉴,以及公允价值计量优劣的争议,我们应该如何反应?又该如何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并且更好地在我国运用它?在未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又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些也成为学者们探究的重点。

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中,黄世忠(2008)概述了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指出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远非完美,美国准则仍需要完善,但他再次强调了完善后的公允价值会计,必将成为21世纪会计计量模式的主流。李丽(2008)指出针对当前国情,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其实是采取审慎的态度,会计准则规定了苛刻的条件,应用范围也有限,只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及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准则中限制使用。并且我国会计基本准则规定计信息的首要特征是可靠性,因此,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还是坚持历史成本的主导地位的。与此同时,她也指出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是不可回避的。扩大公允价值应用范围,加大公允价值应用力度应该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未来一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为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学者们做出了很多努力,也给出了很多建议。大致有以下几点:

1、采用渐进式方式推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制定公允价值的应用指南,为公允价值相关准则的实施提供详细的指引(闰慧2011)。加强对公允价值实践典型案例研究(雷舰、谢娟2010),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培养公允价值观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同时加强对公允价值有关信息的披露(黄仁珍20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