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商誉会计核算问题研究——以宏达高科技公司合并佰金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15 17:29:09
(1)目的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并购作为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平衡企业风险,优化和更加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获取合并收益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13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并购交易急剧增长, 据普华永道报告统计, 2016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总额7700亿美元, 同比增长11%;交易总数11409宗, 同比增长21%。在我国目前的并购实务中,企业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已超过了10%, 而商誉在企业资产结构中的占比更是逐年上升。商誉作为企业多年经营成果的积淀,不仅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也是企业的价值体现,它能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占比的增加关系着企业未来的盈利状态。企业必须对并购商誉进行有效的会计处理和评估,才能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和管理决策。本文通过对宏达高科公司并购过程中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探究,,分析其在并购过程中主并方合并成本和被合并方净资产的计量,对负商誉的计量,减值测试的问题,资产组的确认以及合理分摊等问题。从初始计量,后续处理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结合对中国新会计准则关于合并商誉会计核算并与国外对会计商誉的处理比较,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终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2)意义
我国企业并购规模日益扩大,并购金额日益增长。但是会计理论界,对于商誉的本质,商誉的初始确认、计量、后续减值、记录报告都存在的很大的争议,并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针对并购中形成的商誉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进行深入剖析,将能够对商誉理论体系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发展完善。对于会计准则的完善有一定的帮助。
证监会对于资本市场的规则的不断完善,充分表明,增加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使得资产集中优势配置,向更好的企业流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计工作本身来说,处理经济业务的不同规定和方法,企业的经济结果也会出现不同。 本文关于合并商誉的研究,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有资源的价值。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做大做强。而且,了解合并商誉对于并购后企业的影响及风险,也将有利于企业并购和产权交易顺利完成。
(3)国内外研究现状
①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商誉会计计量的规范可追溯至 1940 年,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单独对商誉做出讨论。其将商誉归纳为无形资产,商誉的可确认成本为购买方支付的所有现金或其等价物超过可归属于所获取有形要素的部分。
佩顿和利特尔顿认同商誉摊销的做法,因为商誉成本可视为预期超额获利能力的折现价值,并购商誉代表提前确认的对将在以后实现的收益的借项,所以商誉的支出应由收入承担,有充分证据表明超额获利能力是不可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艾尔登.S.亨德里克森,美国现代著名会计学家,其撰写的《会计理论》著作中总结的“三元论”极具代表性,即商誉的三个性质“好感价值论;商誉是超额利润的现值;商誉是个总计价账户”。好感价值论从企业自身的良好外在形象、客户对企业的良好感知的角度认定商誉;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的价值是企业在未来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收益现值超过行业正常收益的部分,代表企业整体获得超常盈利的能力与潜力;总计价账户论即剩余价值论,在企业持续经营条件下,商誉是企业整体资产中未入账的一种资产,应当作为企业总计账户的部分。“三元论”是商誉本质的解析,总计价账户论站在商誉计量方法的维度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