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影响研究-基于不同股权结构文献综述
2020-04-15 20:22:24
1.1研究目的
股权激励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该制度逐渐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我国提出股权激励制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未来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了股权分置改革。201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进一步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提供指导。可见,股权激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也在实践中发展并完善。
随着股权激励在各国的推广与实施,问题随之显现。由于经济环境、国家制度背景、股权结构、股权结构等的不同,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也与国外市场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探索我国企业在不同股权结构下,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企业战略作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行动纲领,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多元化战略则属于企业战略中的一种,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已有学者对股权激励与风险偏好的联系、管理层与企业风险偏好等进行了研究,风险偏好往往影响到企业对战略的最终选择和实施效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股东在企业战略实施中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力,这便引申出探索股权结构、管理层与企业多元化战略三者关系的必要性。
因此,本文将结合股权激励、多元化战略、股权结构三大要素,旨在从企业不同的股权结构角度,研究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的影响效果,更加突出股权激励在公司治理中的影响作用,更加关注股权激励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决策提供参照。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我国引入实施股权激励的时间较晚,国内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股权激励、薪酬激励等对企业绩效、财务困境或研发创新的影响,也有部分学者从公司治理、市场营销等角度将企业战略对激励与绩效关系的影响进行解读,但很少有学者研究管理层股权激励与战略的相关性,结合股权结构、股权激励与多元化战略三者的研究则更少。另一方面,尽管西方学术界对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战略的探索相对领先,但将三者关系紧密联系起来的文献仍旧稀少。并且,西方的大量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性质具有差异性,很多理论的适用性仍待检验。所以,本文的理论意义主要有两点:其一,完善公司治理和委托代理理论,对股权结构、股权激励与多元化战略三者关系进行补充;其二,采用我国的企业性质和股权集中度的数据,对部分西方研究进行验证,为今后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