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研发人员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6 20:40:04  

文 献 综 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在实际生产实践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知识管理也逐渐在企业中开始盛行。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投入到对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中。

一、知识共享内涵界定

知识共享是以知识为依托,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相互传递、吸收的过程。这样的目的就是使组织内的知识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林东清(2005)认为,知识共享是指组织的员工或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部或跨组织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1]

袁建昌、崔淑娜(2011)认为,知识共享就是员工相互交流彼此的知识,使知识由个人的知识成为组织的知识。这样,员工可以通过查询组织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而员工的知识也可以扩充到组织知识,让更多的员工使用,从而提高组织效率[2]

二、知识共享影响因素

知识共享作为一种行为来说,其结果是十分明确而简单的,那就是共享或不共享。但是,知识共享作为一整个机制而言却是十分复杂的,这是由于知识共享的行为会受到多种多样的因素的影响,从而会最终影响到知识共享的程度。通过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将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知识共享的对象、知识共享的个体以及知识共享的环境。

1、知识共享对象

知识共享的对象就是知识。不一样的知识有着其独特的特征,并对知识共享产生一定的影响。Polanyi(1962,1967)将知识分为两类,分别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3] 。魏奇峰、顾新(2011)认为,显性知识往往能够以结构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易于被编码和相互之间的传播,隐性知识则常以实践经验为主,不易编码并且难以度量[4] 。由于显性的知识往往比较简单易于共享,而隐性的知识则常常更具价值且难于共享,很多学者主要针对知识的隐性特征展开了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