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管理咨询师工作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6 20:41:00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工作特征的相关研究 1.国外关于工作特征的相关研究 工作特征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Taylor于1911年提出的”科学管理四原则”。

国外学者对工作特征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工作特征的构成来看。

理论发展历程上能够比较系统地阐述工作特征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是Turner和Lawrence(1965)的必要任务属性理论、Perrow(1967)的工作特性理论、Hackman和Lawler(1971)的工作特征理论、Hackman和直到今天仍广受推崇Oldham(1974)的工作特征模型。

从工作特征与其他变量的关系来看。

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涉及工作特征与员工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倦怠和工作效能感等变量的关系。

从调节变量的研究来看。

对工作特征作用效果影响的调节变量主要包括员工成长需要的强度、个人特征、心理状态、知识与技能等。

近些年来,还出现了工作特征与自我效能和集体效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工作特征和工作成果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这使得工作特征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为企业在工作设计、员工工作丰富化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参考。

2.国内关于工作特征的相关研究 国内对于工作特征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具有代表性相关研究成果在数量及其他方面还处于较落后的阶段,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已经有一大批学者正在积极进行相关研究: 马剑虹等(1999)从人类的社会认知角度提出了工作特征与职业紧张之间的”控制感中介”模型,并运用相关分析,对工作特征、控制感和职业紧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李林等(2004)通过因子分析建立了知识型员工7因素的工作特征模型,分别是技能运用、工作自主性、工作支持、工作重要性、学习和发展、工作反馈以及工作和谐性;余君(2005)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总结出客观工作特征与在职者提供的主观工作特征以及其他人对该工作所评价的工作特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主观评价有足够的效度和信度来代表实际的工作特征;张一弛等(2005)对工作特征模型在我国情境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王富祥(2007)的实证研究使员工成长需要强度的调节效度得到了认可;程志超等(2011)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哈克曼的工作特征理论,编制了工作特征问卷。

其研究表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成就、员工的责任感、员工的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