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师工作再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08 21:20:00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师工作的再设计。”互联网 ”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互动与演进的一种趋势,是创新社会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互联网将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引发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以及生产要素的解构和重构,创造出新的组织方式和组织形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高校教师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变化, 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对高校教师而言即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教师也面临着新教学方式、方法和习惯地改变,互联网 背景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授课方式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形成了的压力,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下降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对高校教师工作进行再设计,使其满足新的社会形态变化。

一、工作设计相关理论回顾

刘冰洁(2008)认为,工作设计是指对工作完成的方式及某种特定工作所要求完成的任务进行界定的过程。而工作再设计是指改变某种已有工作中的任务或者改变工作完成的方式的过程。对于现代组织而言,工作设计作为一种手段,可以提高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工作者的工作动机,提高工作绩效。工作设计的相关方法主要包括: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

石雪梅、陈东旭(2012)提出,工作设计是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任务,有效地设计工作有利于使工作效率更加持久,内在激励是员工永葆动力的发电机,工作设计应该与内在激励现结合,工作设计应该注入内在激励因素实现长期而持续的效率。

江东卫(2002)指出,21世纪将是科技更加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与知识化时代,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化,应该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员工持续地突破能力上限,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模式,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而面向学习型组织的工作设计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以激励方法为主,所谓激励型方法主要包括:工作丰富化、工作个性化、工作轮换、时空选择、工作团队、员工参与工作设计、员工晋升多轨化、工作生活质量满意度等

二、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师工作模式理论研究

荆全忠(2015)提到,”互联网 ”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互动与演进的一种趋势,是创新社会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互联网将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引发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以及生产要素的解构和重构,创造出新的组织方式和组织形态。”互联网 ” 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营造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推动着教学共同体的虚拟化转向。为此,在对传统教学共同体革新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理念的重建、教学生态的重塑、教学能力的重铸,可以更好地破解师生互动交流的僵局,重构师生在”互联网 ”教学共同体中的位置和关系,最终有助于唤醒教学活动中”沉默的大多数”,实现”人人出彩”的教育目标。

美国学者Rosie Turner#8212;Bisset(1999)强调,”互联网 ” 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是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变革,它不是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彻底性的颠覆,而是要在对传统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理念的重建、教学内容方式的重塑与重铸。

荆鹏(2015)认为, ”理念先行、技术支撑” 是”互联网 ” 时代教育教学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观念。这就要求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等利益相关者都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 ” 时代,教育教学活动绝不能墨守成规,沉溺于惯有的传统观念而不能自拔,而是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培养互联网思维和服务最终用户的理念,学会掌握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去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师生在教学共同体中的共同发展愿景,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走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桑雷(2016)指出,”互联网 ” 背景下,高校教师共作的演进和变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从”物理空间” 逐渐延伸到”虚拟空问”,推倒了学校相对封闭的”教学围墙”,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僵局,建立起多线条的师生联系的纽带,使得教师智能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和重新定位。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的共作产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所以高校教师共作的再设计迫在眉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