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管理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机场安检人员情绪劳动对人为差错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0-09-15 22:04:2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
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由于快捷省时和优质的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旅客接纳和选择。

然而,在大力发展航空事业的同时,必须要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从而有利于推动将航空运输的高效率转化为高收益。

二战后,以劫机、炸机为主要形式的恐怖主义干扰活动对航空事业的发展和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从马航mh370、mh17,到亚航、复兴航空,再到汉莎集团德国之翼4u9525空难,接连不断的飞行事故让所有的媒体不断聚焦于航空安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 基本内容
本文以机场安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情绪劳动及人为差错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行剖析,提出并论证了机场安检人员情绪劳动与人为差错关系的概念模型,揭示了情绪劳动、工作倦怠与人为差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情绪劳动的角度,从机场安检人员自身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减少人为差错的防范对策和解决措施,从而指导管理实践。本文的大纲如下: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 情绪劳动的相关研究
1.2.2 人为差错的相关研究
1.2.3 现有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模型的建立及研究假设
2.1 机场安检人员情绪劳动与人为差错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2.2 机场安检人员情绪劳动与人为差错关系的概念模型
2.3 研究假设
第3章 研究方法设计
3.1 初步访谈研究
3.2 调查问卷的预测试
3.2.1 问卷的设计
3.2.2 预测试的样本及数据收集
3.2.3 预测试结果分析及问卷的修订
3.3 正式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4章 数据统计分析
4.1 效度信度分析
4.2 因子分析
4.3 方差分析
4.4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第5章 调节情绪劳动减少机场安检人员人为差错的对策
5.1 机场安检人员个人层面
5.2 组织管理层面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2.2 研究目标
本文对机场安检人员情绪劳动和人为差错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
(1) 探索安检人员情绪劳动及人为差错的构成维度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访谈和问卷设计;
(2) 构建安检人员情绪劳动与人为差错的理论模型,并运用此理论模型进行实证验证;
(3) 借助相关软件对安检人员情绪劳动与人为差错的实际状态进行仿真模拟。
2.3 技术方案路线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运用结构模型对分析结果进行检验与修正。
(1)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专业书籍、论文、期刊等中有关情绪劳动、人为差错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借鉴,作为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
(2)问卷调查法,根据理论研究结合调查现实设计问卷,并于武汉天河机场进行现场试调查,并根据需要对问卷做出调整。
(3)行为事件访谈法。在研究前期,根据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对部分安检员及安检部门领导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本研究的看法和思考,初步掌握安检人员情绪劳动的现状。在研究后期,根据前期访谈内容检验问卷调查结果与客观现实的符合程度,补充问卷所无法获取的信息。
(4)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运用对问卷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相关性等分析,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拟,测定情绪劳动对人为差错的影响情况。

具体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资料,明确研究内容。


第3-4周:了解研究所需采用的技术方案,确定方案并撰写开题报告。


第5-6周: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查阅论文的相关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何旭洪, 黄祥瑞. 工业系统中人的可靠性分析:原理、方法与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张冉, 玛瑞迪斯#8226;纽曼. 情绪劳动管理: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42(7):5-21.
[3] 文书生. 西方情绪劳动研究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 26(4):13-15.
[4] Wang J, Wang B, Zhang F. The Effects of Emotional Display Rules on Emotion Exhaus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Emotional Labor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mitment[J]. Psychology Techniques amp; Applications, 2016.
[5] 邬佩君. 第一线服务人员之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与其结果之关系: 以银行行员为例 [D] . 台北: 台湾政治大学, 2003
[6] Hochschild A R. Emotion Work, Feeling Rules, and Social Structure[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9, 85(3):551–575.
[7] Ashforth B E, Humphrey R H.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 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3, 18(1):págs. 88-115.
[8] Morris J A, Feldman D C.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 21(4):986.
[9] Dieter Zapf. Stress-oriented Analysis of Computerized Office Work[J].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3, 3(2):85-100.
[10] 邓子鹃,李前兵. 情绪劳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商业时代,2011(5):75-77.
[11] Maslach C, Jackson S E.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8224;[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1, 2(2):99-113.
[12] 辜应康, 唐秀丽. 情绪影响因素对员工工作倦怠影响机制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13(10):122-129.
[13] Seixas R, Houssemand C. Emotion Regulation and Job Burnout: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Emotion Regulation Knowledge, Abilities and Dispositions in the prediction of Job Burnout[J]. Hospital Management, 2015, 109(6):57-59.
[14] 张若勇, 牛琬婕. 顾客不公平与员工反生产行为: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与认同的调节效应[J]. 预测, 2015(1):15-21.
[15] 曹霞, 瞿皎姣. 资源保存理论溯源、主要内容探析及启示[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15):75-80.
[16] Neveu J P. Jailed resources: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as applied to burnout among prison guard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7, 28(1):21–42.
[17] 牛莉霞, 刘谋兴, 李乃文,等. 工作倦怠、安全注意力与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关系[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 26(6):19-24.
[18] 陈炉云, 张裕芳. 基于人差错纠正能力的人因可靠性模型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1(7):69-73.
[19] 杨博宁. 工作压力与情绪耗竭对员工工作业绩的影响[J]. 人力资源管理, 2014(2):43-43.
[20] 霍志勤, 罗帆. 近十年中国民航事故及事故征候的统计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12):65-71.
[21]cLee C, An M, Noh Y. The effects of emotional display rules on flight attendants’ emotional labor strategy, job burnout and performance[J]. Service Business, 2015, 9(3):409-425.
[22] 卞冉, 龙立荣. 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 11(4):317-32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