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管理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基于职业追求视角的科技人才创新研究 ——以江苏省高校科技人才为例开题报告

 2022-01-18 22:21:06  

全文总字数:600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当前,我省正处在经济爬坡、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为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生根,切实把国家大战略转化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大好机遇,就必须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为首要资源,遵循创新规律,强化创新引领,更好地将我省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目标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江苏是高教大省,但把教育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以及循环促进高校发展优势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促进。本研究重点梳理了江苏省高校科学研究型人才的需求特点、职业追求、创新动机及成才规律,旨在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相关因素,组织层面的管理机制问题,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技人才界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是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而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主体,科学研究型人才已然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力和国家实力的第一资源。而基于科学研究型人才自身属性探讨其职业追求和成长规律是人才工作的基础,更是激励、评价和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的前提。本研究将首先界定科学研究型人才的概念,在回顾国内外创新型科学研究人才的相关基础上,提出科学研究型人才人力资本分析的逻辑范式,以江苏部分高校教师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为例,运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理论对科学研究型人才的特征及内涵进行分析,并对我省当前科学研究人才的职业追求、培养和成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

科学研究型人才在其成长过程中会呈现出其特有的规律,各国学者也一直对其成长规律进行持续的关注,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发现,科学研究型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其科研产出所属机构间流动、国家间流动及学科变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过探寻科学研究型人才的成长规律、职业追求等特点可以为国家制定人才政策提供参考。而科学研究型人才自身的属性及科研活动本身需要的要素决定了科研活动并不是一项匀速运动,科研人才不同生理年龄时期智力水平、职业追求存在差异影响了其科研产出力。本研究旨在找出科学研究人员职业追求和成长规律中对科研产出力的影响因素,为政府、高校、企业更好激励科研人才产出力提供决策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人才理论,并结合国家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分析科学研究型人才的人力资本特征,构建科学研究型人才成长规律及职业追求体系,提出基于科研型人才成长规律及职业追求应采用的培养模式和环境建设,分析科研型人才的领导及激励机制。主要研究方法是: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本研究将通过建立解析模型,提出科研型人才的人力资本逻辑范式,通过德尔菲法,获得科研型人才人力资本的特征要素、成长规律及职业追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方法对这些特征要素进行分析。

(2)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本研究将在构建科研型人才人力资本逻辑范式基础上,以江苏省内部分高校教师及企事业单位研发人员为案例对科研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及职业追求实践加以分析,且以部分访谈作为案例对本研究的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许谦.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的十年数据统计[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30):11-14.

[2]李文静.江苏科技人才发展成效、问题及对策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8(20):15-17.

[3]侯秋菊,杨小宇,高铭鸿,丁健文,吴登生.我国本土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态势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为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03):330-335.

[4]董金星.企业核心科技人才激励策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03):27.

[5]李晓蓉,周利民,蒋玉鹤.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激励现状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7(08):104-106.

[6]许然,何星蓉.优化环境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和成长对策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16):38-39.

[7]孙泽厚,王洁琼.青年拔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与三维资本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2017,38(05):89-98.

[8]孔德议,张向前.我国“十三五”期间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1):45-49 56.

[9]巩悦宗.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启示[J].北方经贸,2013(09):153-154.

[10]鲁旭.江苏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特区经济,2013(06):49-52.

[11]廖中举,吴道友,程华.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偏好分析及其对策——基于浙江省2196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4):145-149.

[12]王剑.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四点规律[N].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07-13(006).

[13]张潇婧. 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问题与对策[D].湖北大学,2012.

[14]刘媛,吴凤兵.江苏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01):72-75.

[15]鲁旭,何秀云.科技人才激励问题初探——基于马斯洛理论的实证分析和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1(07):321-322.

[16]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及成长规律[J].科技智囊,2008(10):52-63.

[17]梁红静.浅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J].科技创业月刊,2008(07):103-104.

[18]郭新艳.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09):223-225.

[19]赵恒平,龙婷.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看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7(04):140-141.

[20]郭新艳. 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