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知识失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的影响

 2024-01-02 10:17:29  

论文总字数:7381字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一种“知识性的失业”现象,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在一定的时间里找不到工作,或是从事原本由较低文化程度的人所做的工作。本文对“知识失业”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探索对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面影响: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过度投资和资源的浪费;凸显了教育投资的风险。最后,从改革教育体制,健全就业平台机制,调整个人三大观念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知识失业;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对策

Knowledge Unemployment’s impacts o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Yu cheng-co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 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 ,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a phenomenon of “Knowledge Unemployment” gradually emerges.Knowledge workers with higher education can’t find a job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or they are engaged in the work done by people with lower education.This paper makes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Knowledge Unemployment” and its reasons,and probes into its negative influence o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Blind pursuit of higher education,excessive investment and a waste of resources;Highlighting of the risk of education investment.Finally,from the three pespecting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and improvement the mechanism of employment platform,and adjustment of individual concep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 Knowledge Unemployment ;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 educational investment ;countermeasure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作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在各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发的引人注目,对知识的学习也成为了每个人的必修课。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一种“知识性的失业”现象。

近年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扩招规模逐年增大,知识性失业现象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就业统计,高等教育的就业率从2003年到2010年分别为75%,73%,72.6%,71%,70%,68%,68%和67.6%,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却连年大幅度增加,从2008年到2013年研究生人数分别为120万,124.6万,140.6万,151.1万,165.6万,176万,增幅依次为3.8%,12.8%,7.9%,9.6%,6.3%[[1]],考研大军的队伍浩浩荡荡。教育的深化和知识失业之间的恶性循环加重了人力资本的浪费。

一、我国知识失业的现状和原因

“知识失业[[2]]”一般叫做“知识性劳动力失业”,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在一定的时间里找不到工作或从事原本由较低文化程度的人所做的工作的一种现象。知识失业的主体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劳动者。它可以表现为公开失业,即劳动力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但是却没有工作机会;也可以表现为隐性失业,如就业不足、人才过度消费和“过度教育”等。

(一)我国“知识失业”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以及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一直就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据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人;2010年人数达630万人;2011年人数达660万人;2012年人数达680万:2013年人数为699万,但是每年的就业率基本都徘徊在65%-70%之间,就业率并不高。毕业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就业率并没有那么理想,加上之前未就业的人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甚乐观。预计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了727万,就业形势更显得异常严峻[[3]]。随着每年如此众多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到就业大军,知识性失业现象加剧严重。

另外,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岗位结构矛盾,岗位的需求与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值并不匹配。这也让每年占到新就业人群一半的高校毕业生无法选择到合适的岗位。如若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失业的原因

1.教育培养结构失衡

第一,知识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总量失衡。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2014年毕业生将突破七百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竞争异常激烈。据国家人社局相关报道[[4]],今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达到250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是青年就业者,也就是大中专毕业生。我们还要有900万到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相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需求而言,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给总量上的明显失衡,由此可见。

第二,知识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结构的不匹配。知识劳动力的供给与市场需求存在结构的不匹配现象。首先,是层次方面的错位[[5]],即理论与实践的不同步,目前很多高校偏重纯理论的培养模式,而忽视实践方面的意义。其次,是专业设置方面的盲目,随意性,为了扩大生源,许多高校不顾市场上该专业人才是否饱和或将饱和,盲目增加热门专业,如:法律、会计、金融等专业,在各类高校的专业设置中趋同现象严重,从而使这方面的人才供过于求。

第三,过度教育与知识失业相互促进,学历≠能力。过度教育是指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超过了其所从事的工作所要求的水平,从而使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未能达到其职业期望的一种现象。目前,社会上不乏出现“考证帝”,“低能儿”的现象,越来越证明文凭并不代表一切,能力方面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教育呈现过度缺陷,学历与能力并不对等,学历高也并不代表他能力强,这就是教育投资中“逆向选择”现象[[6]]。过度教育与知识失业互相影响,使知识失业日益严重。

2.知识劳动者流动受到制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自由流动是使得知识劳动者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当今时代的一种基本趋势。

第一,知识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因素。就业观念滞后和期望值偏高是造成知识失业的原因之一。“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是一些知识劳动者的通病。他们确定的就业区位太窄,一心只想到发达地区发展,譬如北上广等,甚至非国营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不去,而那些不发达地区或基层方面的工作却很少有人关注。此外,也存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无法应对激烈的竞争压力,而选择延迟甚至放弃就业,这种消极的就业态度,令他们失去最佳的工作时机。并且,家庭传统观念要求有投资必定有回报,甚至是高收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知识失业现象的加剧。

第二,社会制度的制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得到完善的同时,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显得越发的重要。直至目前,仍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阻碍着人才的自由流动。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等。

户籍制度可以说已经成为许多制度性制约中的重中之重,是阻碍劳动者自由流动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户籍制度可以较好的稳定社会秩序,但是户籍制度也有很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以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市场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合理配置作用。比如,劳动者要去某一个地方工作,但要想将户口从所在地迁移到工作地,往往需要各种繁琐的手续,还可能遭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无端拒绝,有的地方甚至出台各种政策限制外地户口的迁入,总而言之,需要耗费劳动者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此外,人事档案制度的弊病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渐深入,也不断地暴露出来。人事档案制度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一方面,它把一些不愿在本单位工作的人强留在此,另一方面,它又将那些更适合的劳动者阻挡在了门外。不仅如此,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也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自由流动,一些毕业生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单位,却在签订协议、办理报到手续、转接档案时,因人事档案制度受阻。另外,其中所涉及到的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保障,在无形中增加了人才流动的风险,阻碍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3.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Lester C. Thurow 、P.B.Doeringer 等学者提出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7]],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并不是竞争、统一和一致的,劳动力市场可按行业、地理区域或按性别、种族人口特点进行分类,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被划分为彼此隔绝、自成系统的两部分,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各自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特征,在劳动力配置和工资福利方面各有特点。总体来看,主要劳动力市场收入条件较好、工作稳定、培训机会多,且具有良好的晋升机制;而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收入较低、工作条件差、培训机会少且缺乏晋升机制。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存在着分割现象,但是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主要是制度性分割,这种制度性分割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第一,就业制度分割。在我国,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不同的就业制度。在以沿海城市和一线城市为主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实行的是保护本地劳动力就业的政策,而对外来劳动力则实行歧视性政策。以户籍制度为例,户籍制度的存在限制了大学毕业生的自由流动,户籍制度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不仅存在城乡间的分割,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也产生了分割。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分割。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保体系逐步完善的今天,是否享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是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在城乡之间分割严重,而且在不同性质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割。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享受社会保障的群体大多就业于主要劳动市场的正规就业部门,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群体和广大农民则不被纳入社保体系

二、知识失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人力资本的概念源于经济学。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关于人类生产能力的崭新思路。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综合人力资本的其他概念,本文对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是:人力资本是一种通过投资能够使劳动者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可用数量、质量衡量的资本。这里,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是以教育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

知识失业对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知识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改革。针对教育投资的一系列盲目性问题,严峻的事实会促使政府加大改革力度。而另一方面,知识失业问题的产生无形中大大加重了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迫使他们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实现更好的突破。

除此以外,知识失业对人力资本投资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知识失业影响人们的教育投资

知识失业现象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加入失业队伍,教育投资回报下降,随之风险增加,自然而然地使民众和家庭对未来产生一种不确定的悲观情绪。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以及巨大的教育成本,致使人们对它进行重新审视。而这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待教育的态度,“教育无用论”的说法也将会甚嚣尘上。与此同时,对教育的投资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必然会影响人口素质,降低了后备人才的储备。

(二)知识失业影响不同家庭对人力资本投资正确的理解,产生不同后果

对于经济较宽裕的家庭来说,“知识失业”现象促使不断加大教育投资, 盲目追求高学历,不可否认,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但很大部分并不是市场所需求的,这是一种过度投资,造成了资源的消费。相反,对于一些贫困的家庭来说,“知识失业”现象凸显了教育投资的风险,为了规避它,减少甚至终止教育投资,抑制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从图l看出,个人受教育的年限越多,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就越大,获取的教育收益也越多。而这只是一种正常情况下的常态。是以宏观经济的问题和充分就业为前提的。

常规下,教育程度越高,净收益会越大,但是由于知识性失业的存在,凸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随着知识性失业现象的恶化而升高,从而使得教育的预期收益减小 [[8]]。综上所述,这些因为知识性失业而增加的成本会使得图l中的个人成本曲线向上平移,除此之外,因为知识性失业而减少的收益现值却会使得图1中的个人收益曲线向下移动,这样,个人成本曲线与个人收益曲线越来越接近。如果知识失业现象持续恶化下去,很有可能导致教育的个人收益小于教育的个人成本,因此,对于不同的家庭,必然会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产生两种相反类型的影响。

(三)知识失业造成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

据有关部门统计,单就大学教育投资而言,不计算机会成本和其它成本,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和家庭需支付6--10万人民币,如果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处于待业状态,或者从事低学历者能够从事的工作,这必然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国家财力,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态势按比例配置的,教育投资的浪费必然对社会其它方面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促使收入分配不公,增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知识失业会引起人们对更高学历的追求,使得教育投资在不断的加大,这对于弱势群体来讲难以接受,一方面来说造成了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难以公平地享受到国家的教育投资福利;另一方面,高额的教育投资没能换来良好的工作,较少的收入与高额的投资不相符时,只会使他们更加困难。这些都扩大了潜在的贫富差距。而那些家庭富裕的即使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因为他们的教育投资只占他们收入的一小部分。收入分配的不公,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公平。

三、缓解知识失业的对策

综上所述,不可否认,知识失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如何应对,如何缓解知识失业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投资结构

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大学毕业生出现井喷式增长,但高等教育的相关改革并没有同步展开。针对高校存在的问题,专业设置不科学,盲目地跟风,专业趋同现象严重,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符,出现专业人才过剩等进行适当的制度改革。设置专业时,能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多的了解市场的需求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招生部门更应该控制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重视招生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缓解供需矛盾。

(二)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健全就业平台机制,拓宽就业渠道

第一,对于一些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束缚人才自由流动的社会制度,如户籍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彻底的改革或废止,营造一个易于人才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

第二,拓宽就业渠道,建立企业,个人,学校的就业信息平台,使得相关企业和人才之间能够方便的沟通,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积极倡导大学生响应国家人社部门“三支一扶”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服务;

第四,积极鼓励知识性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相关扶持政策和低息贷款等。

(三)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知识劳动者应该积极调整心态,逐渐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理念[[9]]。转变三大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转变盲目攀高的择业观念。杜绝“眼高手低”的思想,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选择适合的职业,从基层做起;

第二,转变就业依赖学校,家庭观念。要求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走进人才市场,凭借自身实力应对竞争压力,学会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三,转变专业必须对口的观念。要求放宽眼界,拓宽自身的择业领域,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杨勇,李仙娥.试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失业”问题[J].北方经贸, 2005,(2). ↑

  2. []吴代夫,朱方枝.“知识失业”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对高等教育的沉思[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4) ↑

  3. [] 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EB].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6817212.html ↑

  4.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就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和社保事业发展答记者问 新华网[EB].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lh/zhibo/20120307b/ ↑

  5. []谭爱英 .克服人才流动障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10(2) ↑

  6. []刘纪麟,邓辉 .知识失业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J]. 青春岁月, 2012(24) ↑

  7. []刘康 . 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资行为的影响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009,(7) ↑

  8. []方倩,李洁. 知识失业问题对我国居民人力资本投业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J]. 青春岁月,2012(24) ↑

  9. []张连绪.转变观念是解决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2004(04)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38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