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4-01-23 09:03:33
论文总字数:8646字
摘 要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其群体特征及显性的发展态势更加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现在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深度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面窄、质量低、成本高等现状,查找影响女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原因,探索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提出要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和生育保障机制;加强教育和就业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关键词:就业歧视;性别歧视;女大学生
Sexism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Shao Ling fei
(Wentong College,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001)
Abstract: Currently,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rim, in which femal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 because the dominant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re general concern of society, must now become a re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in-depth analysis of employment face female students narrow, low quality, high cost of the status quo, to find employment of female graduates severe impact causes female students to explore solutions to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measure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and maternity protection mechanisms; strengthen education and career guidance ;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employment; strive to improve themselves.
Key Words: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gender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一、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就业性别歧视的定义
联合国早在1979年出台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有关抵制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法律,其中对女性歧视的相关界定是:“对妇女的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性别歧视定义能够高度概括其在各个领域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表现,并且得到各学科各专业广泛一致地赞同和认可。
从联合国和我国的相关劳动法中可以得出目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相关定义:所谓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就是用人单位在高校招录员工的过程中,对女大学生采取了或明或暗的方法排斥雇佣女大学生或对女大学生提高就业准入门槛,或者是附加一些相应不合理的条件,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和男生一样享有平等择业的机会。[1]
(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必要性
1.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
受教育的程度、参政比例以及就业状况等,是女性的群体社会地位的重要衡量指标。中国男女在社会地位上的差距非常的显而易见,从就业状况上来分析,如今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率的降低是在所难免的,女大学生就业相比男生来说显得更加艰难。所以,政府理应充分地利用好自身拥有的职能,在建立和加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真正的将男女平等实现起来,将这个原则贯彻到真正的生活中工作中,让男女平等和谐一起发展,造福社会和国家。实现市场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女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
2.保护弱势群体来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
弱势群体的概念,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环境条件下,处于弱者地位的社会群体。妇女是被公认的世界各国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推进公平与公正,保障女性群体的弱势地位。只有男女两性平等了,社会才能和谐的发展。只有在国家这个最主要的公共政策力量下,再加上社会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合作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转变女大学生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在探求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时,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男性和女性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给女大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平台,保障社会和谐发展,这样女大学生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
二、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
尽管我国就业法明文规定:“就业单位不得歧视女性,在工酬上实行男女平等”,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企业单位在录用人员的时候,会偏向录用男性,这个主要是因为用人单位担心女大学生刚好是到结婚生育的年纪了,就业后会有很大一段时间不工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增长和人事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他们录用男性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想要实现男女真正的平等,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准入遭到性别歧视
自十九世纪末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突然间增长了好多,但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然后劳动力市场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现象,矛盾日益突出。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处境更为艰难,她们因为将要结婚生育,在体力和耐力上又比不过男性,在这些与生俱来不能逃避的原因下,她们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地遭受到歧视,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故意找茬,提高门槛,把女性拒绝在门外。
女大学生就业准入性别歧视的表现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女大学生比同等学历的男性在人力、物力和精力上花费的更多,但是都无法与同等学历的男性做一样的工作,无法做与自身条件相对称的工作,用人单位一般都会优先选择男性。
(二)职业分布中对女性的歧视
在许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大多数女性就应该从事技术含量低、收入少、声望和社会地位低的岗位和职业,事实上,我国“女性职业”分布中也是这样的。我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很高,高于其他发展差不多的国家,但是女性能做的岗位少且层次不高。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7》的调查显示,女性比例最低的职业依次是:第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二,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女性比例最高的职业有:第一,从事农林牧渔的劳动者;第二,商业服务人员。[2]
为什么说女性就业面狭窄?因为那些高端技术型岗位、政治领导岗位和科研岗位基本都由男性包揽,而女性都从事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服务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业等岗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女性逐渐参与到男性的工作领域中,她们不再满足于做一些没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工资又低的工作。虽然现在的女大学生无论是学识还是各方面的素质都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相比男性还是矮一截,男性还是在职业分布中占据主要地位。
像女大学生这样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有素质的人才,却不能找到与自己能力相符合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歧视,这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女性和男性这个性别群体,看似平等,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女性低于男性,对女性的要求也比男性高,男性在这样一个性别群体中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远远高于女性,所获得的就业机会也比女性多很多。男性在职业分布中的还是占据主要地位。
(三)同工不同酬劳的差别待遇歧视
“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早就出现在我国劳动法中,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女性和男性干同样的事,所取得的报酬就是低于男性,这种不公平的尴尬局面时常发生。就业中的同工同酬是指:从事同种或者相似强度的劳动不以性别为基础,而是以工作类型,劳动强度等作为发放劳动薪酬的标准,即男性和女性从事某种同种或类似的劳动就应该给付同等的劳动报酬。在市场化的条件下,企业可以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员工,从各方面考虑,企业都会选择他们认为的人力投资回报率高的男性,实际上是没有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做到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即使招聘女性,在薪酬福利上也会有降低,变相的剥削女性劳动。[3]
一些不良的就业单位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等一些手段和说辞与女大学生签订不公平的劳动合同,还利用女大学生刚出校门法律意识薄弱对她们提各种无理要求,所以女大学生的就业保障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相比低很多。有些劳动合同只为保障企业单方面的权益,对女性各种苛刻,甚至提出一些变相无理的要求,限制她们结婚生子的权利等。有些企业虽然没在表面上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但是一遇到突发事件,如若要请假,那奖金、晋升等就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就像这样的一些规定严重侵害了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导致女大学生就业艰难。
三、女大学生就业遭受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女大学生在劳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相比,处于劣势,她们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可是歧视现象任然是比比皆是,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一)社会封建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1.社会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分工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男主外女主内一直都根深蒂固的存在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即便现在倡导男女平等,但是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文化不是说能改变就改变的,一直以来,男性所担任的角色就是家里的支柱,经济的来源。而女性则应在家相夫教子,做一些家务活,不是要去社会上实现自我价值。“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很显而易见,就是因为这样的传统思想,长久以来一直压抑着女性的工作积极性。
在传统对性别的认识还有女性自身因素的影响下,让女性的就业面变得很狭隘,很多女性被禁锢在那些要求低、收入低的工作岗位中,才华得不到施展。就业性别歧视的本质问题是把女性生理局限性过于扩大化,得出一个完全不合理的结论,虽然女性身体素质是没有男性好,但是这并不代表女性的职业能力,思维逻辑等都弱于男性,现在大多数女性都不甘心在家做一个家庭主妇,她们的工作能力和逻辑思维都很强,完全能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2.社会和家庭中女性双重角色的矛盾
女性在家庭中一直被认为是情感满足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如今女性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都不亚于男性,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已经成为很多女性,尤其是当代女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女性积极参与社会工作,也为自己增添了很多烦恼,她们不仅要做好在单位的工作,要比男性加倍努力,而且还要承担家里繁重的家务活,但是企业不但对她们没有一点同情心,反而对她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如果一个女性为了追求事业成功而忘我的工作并取得成功,但是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那就会为日后的家庭矛盾埋下隐患,面临事业和家庭的二者选择,女性通常处于两难的境地。
(二)女性结婚生育给用人单位带来的额外成本
1.女性结婚生育休养会耽误很长一段的工作时间。
我国规定结婚可享受3天的婚假,如果是按照法定年龄结婚的。其中符合晚婚晚育的享受15天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个地方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对于生育假期我国的硬性规定是不少于90天,在女性生育期间内用人单位除了必须支付女性员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外,还必须承担岗位空缺带来的额外成本支出,女性本身在工作上也产生了中断,重返岗位后又需要调整和恢复,从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成本支出。[4]
2.由于女性生理原因特别是孕期和经期导致女性的劳动效率较低。
由于怀孕的周期较长,通常只有到怀孕的后期才允许休假,虽说怀孕期间是正常工作,但孕妇由于生理原因,在体力和精力上无法与正常人一样。这样就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势必给用人单位带来间接的经济损失。
(三)有关性别歧视相关法律存在缺陷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因素
1.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劳动法律法规有很明确的规定,作为社会劳动者其中一部分,女性和男性是享有同等的就业和择业机会的。但是在实际就业中,用人单位对女性都有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比如提高对女性的招收录用条件,这些保护女性公平就业的法律条文都显得苍白无力,对用人单位歧视女性就业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严格来说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具有关于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法律法规,就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可依,大学毕业生法律维权意识薄弱,这就给有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提供了对女大学毕业生歧视和排斥的机会。
2.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对女性的就业影响主要体现在女性的生育问题上,这也是女大学生就业遭受用人单位排斥的主要原因。女性生育后一般要暂停工作在三个月到五个月之间,而这段时间都是带薪休假,单位还要支付岗位空缺带来的额外成本,所以企业单位招聘员工时都会优先考虑男性,因为他们觉得招收男性的回报率高。因为相关法律条文的强制性较弱和实际操作性太低,导致在现实中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现象依旧很大程度的存在着。
(四)高等教育因素
1.高校没有按市场需求设置学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就业市场的转变,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多样化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却是进步缓慢,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多高校没有按市场的需求设置相应的学科,他们的教育模式和课程的设置也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已经不能满足如今这个的市场的需求了。
2.教育缺乏针对女大学生的教育模式和就业指导
现阶段高校的教育都是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男生女生在一起上课,采取一致的教育模式和方式。但实际上男女在本质上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在兴趣爱好啊,心理特质上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采取统一的教育是反倒是不利于他们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女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很多元化,但是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却缺少对女大学生针对性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她们没有属于适合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
(五)女生自身因素
1.生理原因
女性的生理结构特征与男性不同,女大学生的生理因素对工作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女大学生正值婚育年龄,在工作后不久需要面临暂停工作生育的问题。在这期间,用人单位还需支付她们工资和福利,而且还要重新调整人员结构,需要另外找人顶替她们在生育期间的工作,这势必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经济成本。而且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瞬息万变,女性退出工作一段时间,会造成一定的脱节,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适应,这也造成了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损失。
2.心理因素
一方面是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觉得女性就应该以家庭为主,生活的重心应该是家庭,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有一份工作就应该要满足了。其次,是女大学毕业生没有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因此不切实际看待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就业情况,目标定的过高,与实际情况脱离,而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另外,有些女大学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就业心态,没有客观衡量自身的能力却把原因归咎于就业市场不景气等原因上。
四、消除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对策
(一)转变社会性别歧视的观念,重新认识社会性别平等
想要阻断中国性别的传统歧视就必须阻断与传统性别歧视相关联的其他社会问题和社会根源。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封建传统性别歧视思想由来已久,想要彻底消除这根深蒂固的封建性别歧视思想,只有社会各个领域通力合作配合才能实行,比如借助媒介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树立性别平等的意识。加大宣传成功女性的正面形象,增加社会对女性劳动价值的承认和认可,使用人单位意识到新时代女性具有和男性同样的甚至高于男性的工作能力,完全能胜任和男性同等的工作。还要让整个社会认识到生育是女性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不应该因为生育受到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二)加强就业立法的完善,消除就业性别歧视
国家和社会应贯彻“男女平等”的思想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完善我国各项关于就业的立法和反性别歧视的立法,对女性在就业中的公平性和应该享有的权益给予制度性加以强制保护。其次国家应该对用人单位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促进女性的充分就业,这样一来用人单位没了顾虑,自然会平等的看待男性和女性。保障女性的切身权力和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根据女生特点,实现差别教育模式及就业指导
高校应该针对女大学生的性别特点实行有性别差异的教育方式,结合个人特点实行因材施教,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对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把对女生教育的培养与她们的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从教育角度入手解决女大学生在现阶段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可以专门为女生量身打造根据性别实施差别教育,实质在于针对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女大学生的教育成长、自身发展和将来就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64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