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管理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CEO自恋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2020-04-10 16:08:34  

摘 要

本文使用了从2013-2017五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了CEO自恋和企业并购活动的关系。本文发现,CEO的自恋程度与企业的并购规模,与并购成功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CEO年龄调节CEO自恋与企业并购成功率的关系,这说明高度自恋的CEO比自恋程度较低的CEO更有可能发起大规模并购活动,并购的成功率却更低。但在CEO年龄的调节作用下,并购成功率反而随着CEO自恋程度的提高而增大了。这表明,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以抑制CEO在进行决策时,由于自身的特质和偏好等因素而做出的不理性的举措。

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详细讨论了本文进行此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所使用的方法。本文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从CEO自恋、企业并购、CEO自恋与企业并购三个角度梳理了现有研究。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通过对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CEO自恋和企业并购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提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及变量选取,说明本文选择的样本和数据来源,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并详细阐述了本文选取的变量依据。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与分析,本章对2013年至2017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分析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假设检验三个部分,以验证本文的假设,自恋型CEO和企业并购行为的关系,以及CEO年龄的调节作用。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讨论检验结果,汇总并提炼本文的主要结论,根据此结论说明本文的理论贡献,提出政策建议,并总结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CEO自恋;企业并购;CEO年龄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narcissism and Mamp;A activities by using the data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from 2013 to 2017.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narcissism of CEOs and the scal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Mamp;A. The CEO age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narcissism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Mamp;A, which shows that the highly narcissistic CEO is more likely to initiate large-scale Mamp;A than CEO with lower narcissism, but the success rate of M amp; A is lower. However, with the adjustment of CEO age, the success rate of Mamp;A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EO narcissism. This suggests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effec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s to curb the irrational actions of CEO in making decisions due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preferences.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backgrou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and explained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is literature review, from three angles to comb the existing research, CEO narcissism,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EO narcissism and Mamp;A. The third part i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hypotheses. By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studies, this part analyzes the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CEO narcissism and M amp; A,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of this study. The fourth part is the research design and the selection of variables, which explains the samples and data sources selected in this paper, and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model in this paper, and expounds the variable basis selected of this article. The fifth part 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and analysis. This chapt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s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3 to 2017, mainly analyz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hypothesis testing, in order to verify the hypothesis of this artic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rcissistic CEO and Mamp;A, and the regulating role of CEO age. The six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and prospect, which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summarizes and refine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is conclusion, it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and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study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CEO narcissism;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EO age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2.1研究目的 2

1.2.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1.3.1 研究思路 2

1.3.2 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2.1 CEO自恋 4

2.1.1 自恋的内涵 4

2.1.2 组织中的自恋人格 5

2.1.3 自恋型领导的内涵 5

2.1.4 自恋型CEO在组织中的影响 6

2.2 企业并购 7

2.2.1 效率理论 7

2.2.2 委托代理理论 7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8

2.3 CEO自恋和企业并购 8

第三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10

第四章 研究设计及变量选取 12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12

4.1.1 样本选择 12

4.1.2 数据来源 12

4.2 模型设计 13

4.3 变量选取及来源 13

4.3.1 被解释变量 13

4.3.2 解释变量 14

4.3.3 调节变量 15

4.3.4 控制变量 15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17

5.1 描述性统计 17

5.2 相关性分析 18

5.3 假设检验结果 20

5.3.1 主效应检验 20

5.3.2 交互效应检验 20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22

6.1 结果讨论 22

6.2 理论贡献 23

6.3 管理启示 23

6.4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致谢 31

附录 32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并购可以使企业获得战略机会,发挥协同效应,提高管理效率,获得规模效应,被看做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的并购活动至今书写了三十余年的历史,虽然相较于已经经历了五轮并购浪潮的美国来说,我国的并购活动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但在内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并购这股热浪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自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并购交易量急剧上升,至2010年前后,交易数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平稳期。2013年,我国并购市场受到几起大额交易事件的推动,如中海油并购案例,双汇并购案例,交易量再次突飞猛进,2016年我国并购交易总额突破3万亿,创历史新高,2017年虽然交易金额和数量稍有所下降,但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并购不仅在企业实践中持续高涨,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并购,不计其数的文献探讨了究竟有哪些影响因素会对并购行为产生重大作用?现有文献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如地理位置,行业特性等),管理层面(如管理层权力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在管理层面,高管,尤其是CEO(首席执行官),作为公司决策行动的中枢,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并购活动。过去的研究主要针对CEO的背景特征、薪酬激励等因素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关于CEO的心理和性格特质方面的研究虽然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依旧十分贫乏。

自恋型CEO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虽然早期的研究倾向于将自恋视为一种人格障碍,但后来的研究已经广泛地将其概念化为一种人格维度,所有个体都可以据此来被分类[1]、[2]、[3]。此前的研究发现,自恋与自我专注、自我钦佩、权利感和优越感密切相关[1]、[2],许多管理研究进一步确认自恋是CEO的基本人格特征[4]、[5]、[6]、[7]。许多学者认为管理者在个性上倾向于高度的自恋,这种自恋倾向在CEO中尤为普遍。原因之一是高度自恋的管理人员会表现出高度的外在自信、热情和获得威望的强烈动力,有助于这些人在组织中晋升到有权势的职位[8]。因此,自恋的人更有可能成为CEO。文献表明,自恋人格在CEO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行为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其他CEO相比,自恋型CEO对客观指标的反应较弱,但对社会赞扬的反应更强烈[9]。尽管没有证据表明CEO自恋会影响长期业绩结果,但相关研究发现CEO自恋与波动的财务业绩相关[5]。由于自恋型CEO往往会过高的评价自己的能力[10],他们容易过于乐观和自信,加上他们对注意力和掌声的强烈需求,很可能导致CEO们为了引人注目而采取大胆的行动,例如进行大规模收购,以吸引人们的注意[5]。正因为自恋型CEO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风险,并且他们渴望获得众人的关注,所以他们发起并购活动的可能性比自恋程度低的CEO更大,因为并购事件引起的轰动效应正是他们想要的[5]。本文基于2013-2017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自恋型CEO和企业并购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自恋型CEO对于企业并购活动的影响。本文将从四个维度来衡量企业的并购行为,即企业当年度并购次数,并购规模,并购成功率,并购平均时长,验证CEO自恋与企业并购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CEO年龄在这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企业并购是一种很普遍的企业活动,恰当的并购会产生1 1gt;2的效应,然而,并购失败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并购活动涉及到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并购行为。关于高层管理者和企业并购的相关研究不尽其数,然而,过去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CEO的背景特征、薪酬激励等方面,关于CEO的心理和性格特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CEO自恋人格的研究少之又少。

因此,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是,在理清自恋型CEO的内涵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探讨自恋型CEO在并购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以丰富领导性格反映在企业管理行为中的相关研究。

(2)现实意义

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本文可以为企业聘任CEO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企业在聘请CEO时,不仅要考虑到CEO的背景特征、经营能力,还要考虑CEO的心理和性格特质是否有助于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了解一个企业CEO的人格特质,从而了解该企业经营活动的走向,适当预测企业的业绩表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自恋CEO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关系。为了探究自恋型CEO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在确定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大量查阅文献,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归纳,从CEO自恋、企业并购、CEO自恋与企业并购三个角度梳理了前人的研究,学习相关理论,为本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自恋CEO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去衡量CEO的自恋程度;如何去衡量企业的并购行为;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除了受到CEO的自恋人格影响,还会受到来自哪几方面的影响,由此初步构建出本研究的假设模型。笔者发现,以往研究大多数用CEO公开发表演说时第一人称单数与第一人称复数的比率来衡量CEO自恋指数,用主并公司当年并购次数、并购规模、并购成功率、并购事件时长来衡量企业并购活动,并引入CEO年龄为调节变量,公司规模,公司成立年限,CEO任职期,CEO是否兼任董事长等作为控制变量。接下来,确定研究对象,从CSMAR数据库,公司年报,财经研究网站等渠道搜集各个指标数据。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后,利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以及主效应的回归分析,利用Mplus7.0进行交互效应分析,研究CEO自恋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得出最终分析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本文结论。最后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展望,做出总结。

1.3.2 研究方法

(1)规范研究

本研究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与CEO自恋和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明晰CEO自恋人格对企业并购行为的意义和影响。

(2)实证研究

本研究选取2013-2017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并在CSMAR数据库、公司官网主页、各大财经网站搜集主并公司以及CEO的相关资料,利用这些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CEO自恋和企业并购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CEO自恋

2.1.1 自恋的内涵

“自恋”一词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的名字叫纳西塞斯。他相信自己比其他人好得多,并抛弃了爱他的人。最后,他爱上了自己在湖中的倒影,最后因挫折而死。这个概念首先由Ellis在1898年引入心理学[11],然后由Freud(1941)进一步发展[12]。Freud把自恋阐述为“作为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的中心的状态,在这个世界中,个体可以自发地和纯粹出于欲望而行动”,1957年,Freud进一步指出了自恋的一系列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自我欣赏、自强和将他人视为自我延伸的倾向”[13]。此后,心理学领域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基于Freud的观点进行延伸、发展。

临床心理学研究人员最初使用自恋这个词作为精神障碍的标签。他们认为自恋是一种人格障碍,患有“自恋”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成就,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14]。在人际关系方面,患有NPD的人往往傲慢自大,缺乏对他人的同情。

虽然自恋最初被视为一种临床综合症,但在后来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将其概念重新化分为人格维度[15]、[16]、[17]。由Raskin和Hall(1979)编制的自恋人格量表(NPI)是对自恋的一种心理测量量表[14],它是建立这种人格维度的正式测量标准的关键一步。Raskin和Hall用DSM-III关于自恋人格的行为标准作为概念模板,其中包含220个条目来定义个体的自恋倾向。Raskin和Hall用这种方法探讨了非临床人群中自恋的个体差异,建立了一种具有54项条目的测试来衡量自恋。心理学家关于NPI的结构效度的其他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对自恋概念及其测量的理解。例如,Emmons(1984)将NPI(自恋人格量表)划分为四个维度:剥削性/权利(我坚持要得到应得的尊重);领导力/权威(我喜欢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优越/傲慢(我比其他人强);以及自我陶醉/自我欣赏(我是多么非凡和特别)[18]

Brunell等人以同样的方式将自恋定义为一种包含三个基本特征的人格:(1)“积极和膨胀的自我观”;(2)“一种普遍存在的自我调节模式,保持积极的自我观点——往往以牺牲他人为代价”;(3)“缺乏温暖和亲密的人际关系”[19]。第一个特征,在研究中被进一步丰富,衍生出三个子特征:以自我为中心的[17],自我聚焦[17]、[20],以及自私自利的[21]。第二和第三种特征是自恋者与他人的关系。之前的研究[22]、[23]、[2]表明,自恋者往往倾向于夸大自己的投入,而不愿承认别人的意见,他们通常有一些人际策略来维持自己的自尊。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自恋者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例如,自恋者不太乐于接受负面的反馈[24],自恋者通常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力[25],非常需要别人的钦佩[26]、[27],并且经常贬低别人以保持他们的自尊[28]、[29]。自恋者对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不感兴趣,只是将社会关系作为维持他们膨胀的自我观点的工具。

2.1.2 组织中的自恋人格

Brown运用自恋理论分析组织行为,他指出,“自恋是一个重要的标签,它允许我们对认知和行为进行群体化,这些认知和行为作为它们的共同因素,在自尊的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9]。在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他将自恋人格的特征概括为六大倾向:(1)否定(“一种原始的、绝望的、无意识的处理冲突、焦虑和情绪痛苦的方法,这种方法会增加自信和坚不可摧的感觉”;(2)合理化(“个人试图为不可接受的行为或感觉辩解或找到理由,从而找到理由”)。(3)自我强化(“个人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的总体趋势”);(4)归因的自我主义(“个人对‘自私’或‘享乐’事件提供解释的倾向,通常涉及将有利的结果归因于其内在的原因,将不利的结果归因于外部原因”。(5)权利感(“强烈相信自己有权剥削他人,不能同情他人的感情”),伴随着“渴望得到他们的钦佩和认可”;(6)焦虑(“自恋者”没有仰慕的观众就无法生活,自恋者明显摆脱了家庭关系和体制限制,但这并不能使他独立或以个性为荣,相反,这助长了他们的不安全感”)。具有自恋人格的人会无意识的表现这些倾向,“以回应深深感觉到的维护自尊的需要”。前五种倾向是自我防御机制,第六种倾向是“焦虑”,实际上“不是自我防御机制,而是自我防御机制旨在改善的东西”。Brown的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证明了自恋理论对于研究认知或行为非常有用,不仅在个人层面上,而且在团体或组织层面上也是如此。

2.1.3 自恋型领导的内涵

后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自恋是领导角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比如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管[30]、[31]、[27],而这些自恋性格往往与风险决策[5],适得其反的行为[32]、[4]和糟糕的业绩[33]、[4]有关。早期研究总是聚焦于自恋型领导的阴暗面和破坏性,如Rosenthal和Pittinsky认为自恋型领导是极端自私,自我中心的[27]。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自恋型领导对于组织影响的两面性和复杂性,Resick等人(2009)认为自恋型领导不仅仅具有消极特质,也具有积极特质,但是消极特质比积极特质更多一些,他们对自恋型领导的内涵做出表述:自恋型领导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除为组织服务之外,他们往往运用领导权力去帮助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以此来获取自身优越感[6]。之后,Charles等人(2014)从特质理论视角为自恋型领导所下的定义是;自恋型领导的动机是追求权力和他人的赞美,他们本身同时具有实现有效领导的魅力和宏大愿景的能力[34]。迄今为止,较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Gerard Ouimet于2010年提出的自恋型领导五要素理论,即魅力、利己主义影响、欺诈性动机、智力抑制、假装关心[35]

2.1.4 自恋型CEO在组织中的影响

Chatterjee和Hambrick(2007)对CEO的自恋倾向及其对公司战略和总体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检验,得出结论,首席执行官的自恋与战略活力和浮夸有积极的关系,而且它影响着公司进行的收购的数量和规模[5]。这表明,自恋倾向使得CEO更喜欢大胆、引人注意的行为,从而导致公司业绩的极端波动。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