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停车场为端口的汽车智能共享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10 23:51:10
1.1目的和意义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深入和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便利性及整合性的平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一个个整合性平台所产生的商家资源、用户资源形成了强大了联系网络并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进一步地加强了其便利性和重要性,最大程度地将最合适的资源推送给最合适的用户,极大地提高了资源与信息的利用率与效果。
前段时间,汤姆汉克斯的电影《但丁密码》上线,情节十分的扣人心弦,但是其中的一幕更是让我们打开了眼界,女主人公仅需刷一张卡,就可以开走街边的一辆轿车,很多观众也很快地辨别出这就是共享汽车。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信用消费的依赖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共享经济正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额外的麻烦。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使得汽车购买量、汽车使用率、个人拥有的车辆平均数正在逐步的提高。出行便利之余,也又很多问题:比如说,公共交通诸如公交地铁的确是很大程度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因为时段与人流的问题,这些公共交通的路线都是固定的而且在时间上不能由个人来掌控,再加上城市规划的缺陷使得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的普及迫在眉睫。但是随着共享自行车在国内的兴行,很多管理的问题就逐渐的暴露出来,而相比较于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存在的更大的问题有:共享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伤害更大;对于机动车驾驶资格的审核必须更加严格;共享汽车的造价比自行车更加的高;共享汽车的制造与安全问题更加的令人重视。
共享自行车的确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存在着很多让人争议的地方,近期出现大量的共享汽车被毁、被拖走、被烧等负面消息,很多程度上,第一是触碰了某些行业原有的利益范围;第二,很大程度是在于自行车的停放问题。因为共享自行车的特性,是随停随用的,因此会存在着很多人的乱停乱放的问题,导致了“共享自行车”公司、“用户”、“城市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用户乱停乱放,城市管理部门越过公司直接没收自行车,共享自行车公司朝大众诉苦,城市管理部门被大众职责。因为缺乏管理和沟通,造成了三者之间的矛盾,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因此即便是出现了共享汽车,其停放与管理问题将会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的难题。
而人口快速增长,全球范围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而近年国内雾霾情况愈加严重,研究指出很大程度上问题来源于汽车的尾气排放,而国内人均收入的增加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汽车投入市场与使用。这也将进一步地恶化空气质量、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路面的汽车投入增加,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了:停车位不足、道路堵塞成常况,能源短缺、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等等。而跟我们最为贴近生活的问题就是停车位不足及道路堵塞严重,浪费时间之余又无可奈何,有时候心急火燎去赴约却因为寻找停车场而绕过了时间,好不容易找到了停车场却发现没有停车位而被拒之门外等等这些情况,而实际上公共停车场的利用率却是非常低,并且频率分布不均等,这让人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不能有一个软件或者一个平台,能够整合所有的停车场信息资源,使得用户能够获取所在地附近所有停车场的具体地址导航、实时车位情况,甚至可以进行预约停车位呢?又或者是能够有效地将这样的停车平台与共享汽车结合起来,能够随时随地地获取汽车共享服务,既可以解决了停车问题,也缓解了因为私家车过多而导致的一系列污染问题。
近期在一些热门的商圈、商场里头出现了一种自助的充电宝租赁的机子,机子上面有很多个小仓库,每一个小仓库里头都是一个充电宝的位置,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通过微信支付或者是支付宝支付押金,就可以使用充电宝租赁服务得到一个带有独立的二维码身份的充电宝了,而且支付宝方面还支持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免押金,而归还方面则更加方便,相同城市内,只要是机子里头有空的仓库,那么用户可以随意将租赁的充电宝放入机子的回收舱,并点击归还,系统就会自动辨别每一个充电宝身上的二维码,将归还的充电宝填充到租赁机器空余的小仓库中。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便民的设施,我们也猜想,如果有这样的一个设施,当我想要使用共享汽车的时候,只要提供我的信用信息和押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而且在同个城市里头,能够有大量的这样的设施可以让我方便地归还共享汽车。
因此我们猜想,如能够将公共停车场的资源整合起来,建立一个即时分享资讯资源信息的平台,同时把公共停车场改造成像充电宝租赁机子一样,结合共享汽车服务,是否能够达到汽车资源的最大利用化,从而抑制甚至降低人均拥有汽车数的同时,用户也能随时享受自驾用车服务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项目。
而本论文就旨在研究,在以公共停车场为端口,通过构建用户端-平台端-商户(停车场)端的连接模式,以技术丰富停车场系统构建智能停车场,并采用立体停车场技术,在国内推行共享汽车的服务,并针对这一模型的盈利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索与研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