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 的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10 23:51:12
(一)研究背景1、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加剧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 年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 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从10.5%升至 13.3%,增加了27%,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占比由1%升至1.6%,增幅达到63%,高龄化速度是老龄化的两倍多。80岁及以上老年人是失能失智高风险群体,这个群体规模扩大意味着失能老人将会增多。来自全国老龄办2011年《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失能老人共计3300万,到2015年将增至4 000万,5年增加21%; 其中,完全失能老人将由1 080万增至1240万,增加15%。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速度快的特点,且高龄化速度明显快于老龄化。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长、比例不断上升,老年长期养老制度和养老服务产业建设迫在眉睫。此外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基础明显较弱,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基于父慈子孝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建设的滞后,家庭是传统养老体系的支柱主体。大多数老年人不愿选择离家集中养老。根据2008年“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只有6%~8%, 表示愿意居家养老的老人占85%。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已逐步形成“421”型家庭结构。家庭小型化加剧老年家庭空巢化,传统依靠家庭成员的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越来越短缺。加之女性就业比例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中年及以上女性提供非正式养老服务的人数将减少。家庭负担的养老成本明显增大,在人力和财力上都很难具备过去多子女大家庭照顾老年人所具有的充裕性和分担性,特别是在老人患病或者存在无能、半无能的情况下,家庭养老更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家庭规模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冲击传统家庭伦理观念;高龄化使家庭养老负担加重。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相对于发达经济体较为完善的老年福利体系而言, 中国的养老服务相对落后, 相应的政策法规空白很多。养老服务内容及设施严重不足。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欠缺,目前还停留在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等基础层面。我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不但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3%的平均水平。此外养老机构中的设施设备普遍存在匮乏、老化、故障的情况,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专业护理人员极为短缺。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机构中仅有 20 万注册护士,注册护士与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比例为1∶13,与全部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为1∶54。提供养老服务的专业护理人员缺口非常大。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迟缓。我国仍尚未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民间投资不足等问题和养老服务不规范、市场监管不利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加之老年人崇尚节俭储蓄的思想观念,基本养老金平均替代率低,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尚未充足发展,大多数老年人需要个人养老金、家庭成员转移支付以及个人储蓄共同负担养老服务费用,养老服务购买力低下,市场化激励不足,社会养老服务的可持续性难以有效保障。4、养老服务产业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水平还比较低。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首超50%,成为占比最大、增长最快的产业。但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普遍达70%左右,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服务业比重更是达到90%左右)。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养老服务作为第三产业中尚待开发的蓝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不断拓展O2O 模式作为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解决了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问题。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无边界性,挖掘线下资源,同时缩短消费者的决策时间,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O2O模式的发展更是迅猛。2010年以来,我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均在10%以上,并且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在2017年达到72805亿;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渗透率持续稳定增长,预计2017年将超过6%;本地生活服务消费者普及度快速攀升,有望于2017年超过50%。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有望顺应这一经济潮流实现市场化。(二)研究意义由以上内容可以得知,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加剧带来了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而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现代化、工业化的推进又导致传统家庭养老服务模式的弱化,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尚未建立健全。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缺口不仅对经济有不良影响,更有可能造成人心浮动,产生社会问题。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为主转变是必经之路。如何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稳健高效的社会养老服务道路,是当前迫在眉睫的社会工作。本文希望从互联网 视角出发,利用O2O模式发挥平台效应,整合社会养老资源,通过集聚效应扩大老年人群体的购买力,同时精准传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定位服务供给方,从而发展出高效、可持续的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银发产业”的开发找到突破口,释放出养老服务的经济效益。{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一)主要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概述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指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紧迫性。
通过展示互联网 背景下O2O电子商务在生活服务领域的迅猛发展,引出通过O2O模式打开养老服务建设瓶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提出居家养老本地生活服务O2O运营平台构建的基本要素和结构框架,提供切实可行的运营方案。
第三部分,总结居家养老本地生活服务O2O平台的预期价值,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风险。
(二)研究目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总结,和对各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归纳提炼,依托于“互联网 ”的时代浪潮,构建起基于O2O平台的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交互系统。
为老年人群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解决方案,帮助老年人得到优质、优惠的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配合政府“以居家养老为基本,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政策部署,充分发挥三种养老模式的优势,为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造提供新思路;激发老年人群消费能力,助推“银发产业”的深度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
(三)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3. 参考文献
(一)中国养老服务现状1、刘晓梅.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面临的形势及路径选择》我国目前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专业护理人员极为短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迟缓。
但我国老年人群消费能力将不断增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将稳步扩大;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丁建定. 《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居家养老服务是工业化与城镇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不能将其等同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市场化养老。
通过研究香港、新加坡,英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提出对与老人同居的年轻人实行税收优惠或者购房优惠等政策,并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庭成员给予社会保障缴费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