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行政管理 > 正文

现状与对策:关于苏北农村精准扶贫的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31 20:47:23  

文 献 综 述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现今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减贫与发展反映了经济的转型社会的进步,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是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最艰巨的任务,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本次研究将对有关苏北农村精准扶贫的含义、其发展趋势、其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此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不同的学者对于”精准扶贫”这一概念理解不同。王思铁认为,”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一样的贫困区域环境和贫困户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来进行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扶贫治贫方式。”[1]黄承伟、覃志敏认为,”精准扶贫的实质是将扶贫的资源瞄准扶贫人群,并追求贫困人口数量规模稳步减少的”精准#8217;要求”,并指出”精准”二字的概念是”贫困人口识别及扶贫资源,包括资金、项目等瞄准”[2]。董家丰则认为”精准”应该是对”扶贫对象、扶贫措施以及效果的精准”[3]。有的学者认为精准扶贫的概念就是按照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方法,因时、因地对贫困的地区、贫困农村和贫困户进行精确识别,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联动帮扶和分类管理活动,并同时引入动态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来开展精准考核的过程[4]。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章及前人评述总结出了精准扶贫就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方法来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贫、精确管理的扶贫治贫方式。

(二)前人已有研究述评

精准扶贫的目的是帮助实现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共同走上富裕道路。这种扶贫在于引导扶贫资源最优化配置,确保扶贫项目资源到村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化、高效化扶贫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选择正确的农村精准扶贫道路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存在什么问题呢?有学者做了以下总结,首先,大量农民未能积极参与精确识别; 二,执行精确帮助工作不够; 第三,扶贫资金更单一[5]。有的学者认为,首先,贫困目标瞄准粗放,贫困目标瞄准粗放主要表现在粗放识别与粗放管理两方面;其次,扶贫资源分散; 再次,缺乏监督和评价系统; 最后,扶贫和激励机制不完善[6]。还有学者认为存在的问题有:通过促进区域发展来带动脱贫的效果不理想,农村贫困人口从扶贫开发中受益较少,政府宏观调控针对性存在偏差,扶贫资金使用方向与管理制度存在缺陷[7]。这些学者对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的总结还是很全面的,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改进找到了动因,提供了参考。

目前,学术界对于精准扶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 缺乏从多学科多视角来展开讨论。通过研究不同学者对于精准扶贫的理论可以看出,一些来自扶贫目标的机制主要来自贫困家庭,主要从贫困户识别方面的政策困境和技术困境、各个农村的治理现状、贫困农户思想观念变化以及扶贫政策制度本身的缺陷等方面来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困境,并针对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法[8]。有的则主要分析了精准帮扶的困难点,分类和解释了精准扶贫中的精确识别和精准帮扶中出现的各种相斥现象,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9]。有的学者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考核三个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认为有必要从改革贫困标准提高精度识别机制和评估机制,探索和建立贫困家庭的受益机制,改革扶贫基金管理系统等方面,创新精确工作机制减轻贫困,确保精确减贫的有效性[10]。有学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教育增强脱贫能力;配备强大的团队,发挥人才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好稳固的扶贫格局;整合优化各项方案,推进有效扶贫政策的落地;强化整合考核机制,落实贯彻好精准扶贫的责任机制;保障扶贫的精准性,确保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行[11]。也有学者提出:为了确保保障好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应当将政府、市场、社会扶贫等方面相结合,有效利用资源配置市场,实现市场扶贫,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共同扶贫,精准识别,有针对性的扶贫,进行动态管理,健全和发展好精准扶贫绩效考核机制[12]。有的学者们认为:为了有效完善好精准扶贫工作应当赋予人民更多的权利,分类指导,落到实处,健全发展扶贫机制,确保扶贫工作充能够落实到实处[13]。有的学者提出了”合作反贫困理论”,指出”反贫困工作能够单靠一个单一主体的投入来完成,完成它需要社会各界的有效合作,如政府、社区、贫困群体之间的科学协作,且必须建立一个有力的合作平台将它实施完成[14]。”有学者提出了复合扶贫治理系统,复合扶贫治理系统是复合管理理念和农村精细扶贫联合产品。 复合治理的概念最初出现在全球风险管理的研究中,后来被用于社会治理,通过复合治理机制强调,寻求各种治理之间主要关系的关系的合作[15]。但是也有观点提出,扶贫面临着发展不均和收入差距拉大的挑战。 因此,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需要同时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缩小收入差距,解决部分贫困地区的扶贫问题[16]。精准扶贫的最高目标是达到精准脱贫,因此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考核机制[17],农村精准扶贫的工作应当坚持好”六个精准”,落实好脱贫致富工作方针[18]。从不同学者的观点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在农村扶贫活动中,我们必须冷静思考,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这几个方面。[19]。国家统计局可以使用住户调查数据对全国和各省每年的总体减贫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为国家根据减贫效应调整扶贫政策提供依据,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20]

三、总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