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研究
2024-02-05 15:58:17
论文总字数:10344字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整个社会在分分秒秒之间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此,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如何顺应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使之达到契合社会发展现状的新高度,是我们当今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为基础,通过对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方式的深化研究,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批判和借鉴,在高度强调理论对社会管理的重要指导作用的前提下,对社会管理的理论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达到促进社会管理更加全面、高效的结果。关键词: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政府;合理化建议
The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Idea
Li Tao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the constant emergence of new things, the whole society took great change in every minute and second.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n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idea and manner. The new project of the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our current social management is how to follow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ow to adjust and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social management mode in time in order to reach the new height which accords with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theory’s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actice and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with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body. It also combines the heated topics in the society, criticizing and referring to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and emphasizes highly on the theory’s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ocial management.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proper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heory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result that social manage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thoughtful and high-efficient.
Key words: the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idea; government; proper suggestions.
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是基于社会整体的动态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管理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突出矛盾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找到当前社会管理的不足所在,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最后对社会管理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应该注重理念与实践的结合,应着眼于当前已经暴露出来的社会矛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预测,完善社会管理的全过程。简而言之,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研究,我们可以在正确认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进行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研究。
一、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概念的基本认识
创新的前提是对创新主体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要求着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相关概念。本文通过对“什么社会管理理念创新、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谁对谁进行创新”等问题的讨论,对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基本概念进行系统的介绍。
(一)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基本概念
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它是社会管理实践创新的前提。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关系上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与此同时,它也是实践经验的抽象和总结,对实践有着积极的反作用。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实践的发展进行预测和推衍,科学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正确的方向上大步前进。因此,想要社会管理不落后、不脱节,就必须要及时更新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而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基于当前社会管理理念基础之上的,运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和管理经验,在时代的发展与推动下,顺应社会自身的运行规律,对传统社会管理的理念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查漏补缺、积极创新,最终达到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
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它并不是对传统社会管理理念的完全推翻与否定,而是为了使社会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对现有社会管理理念进行调整与创新。因此,对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进行一味的肯定和否定都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把哲学上所说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带入到具体的社会管理当中去。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它注定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主、客体
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主体,是指对社会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创新的主体。一般来说,它与实际进行社会管理的主体是相同的,不过侧重可能有所不同。社会管理的主体,在较为常见的观点中仍然是政府,这种观点的现实支撑是我国当前社会管理模式的现实情况,我国政府在现如今社会管理中仍充当重要的调控者的角色。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管理的概念是“国家通过自己的权力机关或授权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干预、协调、调解、控制的行为” [1]。而另一种观点则着重强调了社会组织的作用,认为社会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具有“自主性、自发性、自治性”的社会管理活动。[2]这两种观点都是当前社会管理现状的正确反映,它表明社会管理主体是多元的,因此,与之对应的理念创新的主体也应该是多元的。由于理念创新相对于管理实践创新而言更具抽象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它更需要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大势相匹配。因此,笔者认为,在社会管理主体多元的前提下,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应在结合政府和社会组织二者当前实际的同时,更加注重政府理念创新的导向功能,让政府理念创新带动社会组织观念的创新发展,最终达到理念与时代相匹配,理念与实际相契合的目标。
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客体,即是指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的现存社会管理理念。再具体点来说,就是指由于时代需求变化、社会管理机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使得现行社会管理的指导理念中,出现的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那一部分。然而,管理理念与管理实际的不匹配,追根到底是从社会管理实践中发现的,社会管理实践的具体矛盾产生理念创新的需要,而理念的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实践向前发展。在需要和现实这二者矛盾的尖锐碰撞中,产生了社会热点问题这一概念。社会热点问题,它是已经爆发了的矛盾所在,它的及时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管理的理念、方式在某方面的滞后,换句话说,它指出了当今社会社会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在,是类似于指向标的存在。社会热点出现的领域很广泛,它存在于社会管理的全过程,这一点上可以说是与广义的社会管理实践的客体相类似——广义的社会管理的观点,“社会管理是对社会公共事务事无巨细的进行干预,包括对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事业和社会观念等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3]。正是因为社会热点的如此特点,使得我们可以以社会热点问题为重点探究、分析对象,为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找到一些启发。
(三)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必要性
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社会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当今社会发展现状分秒之间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事物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激化。一成不变的传统社会管理理念必然会遭遇现实的冲突和矛盾,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势在必行。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本质是传统思想观念和现实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因此,社会管理理念创新要在继承传统社会管理理念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当前流行的价值观念、管理模式的融合借鉴。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实际,尊重不同的利益集体的诉求,让调整创新后的社会管理理念成为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念。
二、社会管理的现状要求理念创新
实践是理念创新的直接来源,当前社会管理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是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核心所在。社会的热点问题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社会管理理念、模式不能满足该需要所造成的,换句话说,社会热点问题,就是当前社会管理理念漏洞的“警示灯”,它指明了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因此,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应该重视当前社会管理的突出矛盾,并以此为切入点。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迫切的需要用改革来打破僵局
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是各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优先考虑的要素,在这摸着石头过河、崇尚经济成果的社会发展阶段里,难免会给社会管理留下各种各样的后遗症。这些不协调的现象或许在当时的发展阶段中并不是首要突出问题,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曾经的隐患成为如今逐渐被点燃的社会矛盾的导火索,尤其是效率与公平这一矛盾。效率与公平由于在特定历史时期里,受效率优先与公平、让先富带动后福的经济策略的影响,使得现如今我国社会呈现明显的地域经济不平衡以及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相比于东南沿海的歌舞升平,在我国一些西南边远的山区地区,现如今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民还在为温饱的问题发愁。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温饱问题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百姓的安定与支持,然而现实的状况确是偏远地区的人民仍然为一日三餐的问题而殚精竭虑。如何才能为这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寻求一个出路,不仅仅是各地区政府的职责所在,它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要求,社会管理创新迫在眉睫,理念创新更加急不可待。不仅如此,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巨大的贫富差距成为我国社会的另一大心病。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导致社会劳资关系的紧张,教育、医疗资源的不公平的罪魁祸首。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我国“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维作祟,使得贫富差距问题成为百姓关心的突出问题。在如此时代大背景下,只有从理念上、从制度上对形成矛盾的因素进行限制,保证国家稳定、高效的发展势头不动摇,才能最终让整个中国社会在既定的轨道上走的更好、更快、更强!
(二)物质水平的提高致使人们对于权力的行使有了更多的诉求
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大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现实追求也开始向更高的层次发生变化,百姓由过去追求物质上的温饱转而追求精神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并且随着权力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政府的权力行使的方式,希望自己能够更多的参与到社会管理的过程当中去。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要求社会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的做出相应的变化与调整,尤其是作为行政机关的地方政府部门,要及时加强自身的教育与约束,转变行政执法人员在心理上的优越感,督促干部群众走近百姓、亲近百姓,关心人民群众的需求,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然而这虽然是一个浅显易懂的政府管理目标,具体操作起来却往往并不是如想想中的那么容易。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的长期影响,我国政府部门作为权力的执行机关,手上掌握着可以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生杀大权”,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角”,在百姓心目中也就有着天然的神秘色彩。也正因如此,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往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中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优越感,而这优越感也正是我国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感,换句话说就是矛盾所在。我国政府在长期经济方针的引导下,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高速的经济发展往往留下了群众精神小康发展方面的不足。百姓们的意见、声音难以被采纳,百姓们的诉求难以得到满足,甚至是政府权力运行的相对不透明,都会成为百姓不安和不信任的罪魁祸首。然而,这些矛盾都是长时期、多原因、多层次的,不能够用太过直接的方式强硬的纠正,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巧做铺垫。因此,社会管理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作为社会管理主导力量的中国政府需要下定决心、稳住信心、富有耐心,坚持以更好的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权益出发,多设身处地的以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强化人民当家作主的信念,努力把政府由主导性向服务型转变。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呼声,聆听人民群众的诉求,引导人民群众的力量,准确的寻找到政府的社会新定位,并且虚心的接受它、做好它,这是不仅是人民群众的要求,这更是整个时代的要求!
(三)新事物、新模式的不断出现要求着社会管理要摆脱僵化,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长久以来一元的社会管理理念已经很难跟上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了。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新鲜事物,仅靠行政手段的传统社会管理理念模式已经很难像从前一样准确、高效的达成社会管理的目标。就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成为很多新兴劳动者、创业者的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战场”。在这里劳动者们按照网络所特有的规律和规则进行生产工作,这一切与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经验并不相类似,它所带来的经济市场的组织结构、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方式等的变化是以往传统的社会管理领域的所很难涉及到的。不仅如此,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单纯的用政府的刚性行政手段往往很难做到对市场的全面的监控和处理,过于依赖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管理的模式致使整个管理陷入僵化、被动的局面。同时,政府本身也很难承担如此巨大的压力和社会风险,多主体、多渠道、多角度的新型社会管理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不仅网络的兴起对经济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传统的劳资关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不知不觉中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如今由于企业单位改革、政府鼓励个人创业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经济制度的调整给整个社会的管理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长期以来由计划经济制度、权力框架作基础的传统社会管理制度并没有及时的作出改革和调整,这一现实状况导致社会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改革发展的速度,致使社会矛盾逐渐突出。在没有一定制约下的经济制度的过快发展,使得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社会矛盾升级。与此同时,过多偏重于政府的单一行政管理,忽视了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力量,让整个社会管理过于粗范,容易产生行政缺位的现象。政府在管理方式上的不完善、不透明,让老百姓开始对政府管理的能力和公信力进行怀疑,社会管理进入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所以,要想让整个社会管理走出循环的怪圈,改革势在必行,理念的改革必须更快一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中国特殊国情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几点建议
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研究,它终究是为了社会管理主体能够更好的进行社会管理所服务的,因此,消极的在社会热点问题爆发后进行查漏补缺显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管理主体必须要更主动的、积极的对社会管理过程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引导,使之更为贴近社会发展实际,推动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让法治为社会管理保驾护航
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的通过表明了党和国家在改革重心上的改变,奠定了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这一变化,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满足人民的期望,是基于历史的新起点上,对社会管理各项工作的展开所进行的理念创新,它表明了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把权力装进由宪法和法律编织成的笼子里去。
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说到底还是对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方法的创新,它需要紧紧的贴近我国国情,要与国家政策、法规紧密结合。在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国策的现在,顺应国家发展的大趋势,才是理念创新的精髓所在。
第一,要对社会管理主体进行约束,使其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切实的融入法治的理念。长久以来,我国是一个法治和人治相结合的社会模式,这是由历史和我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然而,由于法治建设的不够完善,人治又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隐患。因此,社会管理理念创新,首先就该是对管理主体进行约束,要把权力装进“笼子”,让制度来规范政府的行为,从源头上杜绝由于权责不明确而造成的政府管理混乱的情况发生。
第二,要全面推广法治观念,让法治成为百姓监督政府行为的利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党和人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对于百姓而言,法治不仅仅是对自身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让自己拥有了翻身作主,监督政府等国家权力机关日常工作的武器。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从而有了更多想要参与社会管理活动的需求。顺应这一趋势,全面推行社会主义法治,可以有效的增加政府部门与百姓的互动,让社会管理主体更多的聆听到最底层人民的呼声,从而积极完善自身管理行为模式。
第三 ,要让法治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成为衡量是非对错的唯一准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也是社会管理实现制度化、法制化的根本准则。当今社会暴露的众多热点问题,例如医患纠纷、雾霾环境、政府透明度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由于能力有限,同时又缺乏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做支撑,导致了政府管理的粗范、不精细,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法律所不能及的灰色地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些灰色地带,使得社会管理活动的在各个领域、各个角落都能透明可见,都能有法律的保障。并且也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安全感”,才能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一口号不再是一句空话、套话。
(二)聆听社会群众的呼声,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管理理念
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社会,归根结底是人的社会。社会管理需要对社会中的人以及各种利益关系进行平衡,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安居乐业,才是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所在。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它要求社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自身创新、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
第一,大力推进政府工作公开透明化,减少政府和老百姓的距离感。政府部门长期以来作为国家机关,由于其自身作为管理者角色的特殊性,使得其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官本位”思想严重。加之,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完善,老百姓难以获得有关政府决策、管理的信息,使得政府在老百姓心中变得愈发的神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灰色地带”,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然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政府作为人民的公仆,是不能脱离于群众而存在的,任何高于人民群众的现象都是不合理的,“官本位”思想必须得以转变。因此,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揭开政府的神秘面纱,让政府更“接地气”,是政府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大势所趋。
第二,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提高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公信力和社会地位,让老百姓真真正正的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去。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中政府处于社会管理的中心位置,政府负责管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政府高度集权的同时,也必然会导致政府管理的粗范,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组织机构臃肿。对此,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注重在社会管理主体上的创新,切实完善社会管理主体的权责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一言堂”。社会管理创新要在制度上大力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提高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参与度,让老百姓能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有更多的话语权,使得社会管理实践更加贴近民生,贴近老百姓的需要,真真正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三)社会管理理念的发展要紧跟自身固有节奏,切不可盲目冒进,也不可裹足不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改革经过了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已经能够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5]。习总书记的这个观点,同样可以引申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当中去,也就是说,当前社会管理理念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但是也同样遗留下不少“硬骨头”,对此,我们应该在保持自身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创新,切不可步伐太快。与此同时,要明确社会管理的创新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我们绝不能因为有困难就裹足不前,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即使放慢脚步也必须迎难而上。
第一,社会管理理念创新必须要坚持以稳定为前提,绝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当前社会管理体制尽管还存在着一些漏洞,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是一个积极的、向上发展的管理体制。但是,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又要求着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要进行改革。总而言之,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应该是在当前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微调,要在保持大方向不改变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小手术”,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整体向前发展。
第二,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管理理念也必须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改变。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作为社会管理主体,需要不断接纳、吸收新鲜事物,预测、总结社会发展大势,用以确保自身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如此,社会管理主体,更要勇于承认自身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顽疾”,不能自欺欺人的视而不见,而应积极采取行动根治顽疾,营造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是顺应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是大势所趋也是现实的必然要求。理念是实践的先导,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对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政府紧贴当前实际、合理预测,多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不断充实自身,推动整个社会高速、稳定向前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百姓的需要,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李文良.中国政府只能转变问题报告[R].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57.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34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