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行政管理 > 正文

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01 11:01:51  

随着互联网的规模扩大,网络舆论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舆论类型和社会力量,已经成为社会舆论重要的发源地,在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作用愈来愈大。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由此可见,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尤其是广大民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的反应平台。其影响力,传播力,震撼力,变化力,渗透力是我们以前在控制社会舆论工作中从未遇到的,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难以预测的,要求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观察互联网的动态,时刻警惕这个平台的变化,同时要运用先进的互联网科技知识和管理头脑监测网络舆情的动态,还要结合国家的具体形势,有步骤,有计划的运用国家政策机制,将这个平台运行到良好的轨道上去,达到为国家,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最终目标。

关于网络舆论的严格定义,首先要说到舆论一词,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其基本定义要素离不开舆论概念的分析。”舆论”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舆”字本意为车厢或轿,”舆人”则是指抬轿或推车的人,后引申为众人。《晋书#183;王晨传》有文曰:”自由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而最早以”舆论”二字出现,则是在《三国志#183;魏#183;王浪传》:”没其傲狠,殊五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之后,《梁书#183;武帝纪》也有记载:”行能臧否,或素定怀抱,或得之舆论。”在这些古书上,”舆论”的意思就是公众的意见或者言论。法国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卢梭是第一位使用”舆论”(Public Opinion)这一概念的学者,为舆论观念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王石番,1991:5)。卢梭也将舆论放在与国家法律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认为舆论是不成文的法律,是必须受到维护的传统和习俗(诺埃勒-诺依曼,1991:112)。德国哲学家克里斯蒂#183;格里夫(Christain Garve)更为强调舆论形成过程中的理性讨论的重要性,指出舆论”是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公民,每人反省或实际了解某件事所得到的判断后,许多人的共识”。舆论研究的先驱、社会心理学家弗劳德#183;奥尔波特(Floyd H.Allport)在1937年《民意季刊》的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迈向民意科学》(Toward A Science of Public Opinion),将舆论定义为”在许多人的情境里,个人可随时表达自己意见,或被要求表达自己的意见,来赞成或反对具普遍重要性的特定状况”。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183;亨尼斯(Bernard C.Hennessy)的定义系统地总结了舆论构成的要素成为代表性定义:”舆论是由显著多数的人,对一般重要性的问题,所表达好恶的综合体。”国内学者的研究中,刘建民教授将舆论定义为”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体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催蕴芳(2012)在《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一书中提出,网络舆论是网民利用网络手段公开发表的对公众事件的意见总和。

分析完网络舆论的定义,我们在看我国的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有学者对我国的网络舆论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张淑华(2010)在《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与权力的对话》一书中提到了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新媒介,互联网在中国的出现不过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它的发展、扩散、普及的速度却是惊人的。根据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我国现有网民数量已达到3.38亿人,是世界上上上网人数最多的国家。网络的兴起,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展现在了网络上。网络正以其新技术手段建构的便捷而广阔的平台,无比强大的辐射力,无所不包的巨大容量,进入人们的生活,进入我们的社会,改变着人们的习惯与行为方式,也改变着政治经济结构和人类历史进程。互联网是个”虚拟社会”,也是个自由的空间。由于多数网站没有实行实名制登录,匿名活动让网民在网上享受了一把为所欲为的自由与快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批评谁就批评谁,想骂谁就骂谁,想”人肉”谁就”人肉”谁#8212;其汪洋恣肆几乎达到了无视政府、无视法规、无视社会伦理的绝对自由的程度,达到了把人的”原欲”随意释放的程度,因此对网络言论进行适度管理和引导十分必要。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刘建民(2001)在《舆论传播》一书中提到三点规律: 1、从个人意见出发,搭建社会舆论传播的平台 ”任何舆论都发端于个人意见。2、以核心意见为主导,促进正确的网络舆论传播 网络常常被称为是”虚拟的社区” ,既然是社区,就一定会有议事的公共区 域。3、靠权威意见渗透,把握舆论传播的政治大局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许多烦心事,也会存在各种的困惑与矛盾,如果这 些仅仅靠记着们某些隔靴搔痒式的报道和论坛管理者对事实泛泛的陈述,肯定难 以满足广大网民的心理需求。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网络舆论形成传播最本质的特征在于 ”开放式” 。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网络舆论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以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征、不同分布的各类需求,因此,我们务必要遵循这个基本规律,努力搭建好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积极驾驭好形成核心意见的导向,认 证把握好网络舆论传播的大局, 促使网络舆论传播工作的 ”编辑思想, 编辑策划, 编辑实务”等都有章可循,真正做到诉网民意、顺网民心。

  在此基础上,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完善的对策措施。吴建华《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一书中提到一些有效的对策措施:首先,加强新闻媒体立法, 实现新闻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权健康有序发展的统一。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侵权现象, 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措施加以防范和调控。为此, 必须加强网络应用管理的立法, 明确舆论监督权的法律界限, 包括具体的禁止性规范和惩罚措施, 以有效解决网络侵权纠纷。其次,针对网络世界虚拟性和商业性有损网络舆论监督效能和信誉度现象, 可以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加以引导和规范, 防止网络舆情的偏差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最后,针对当前我国网络新闻缺乏报道深度影响舆论监督效果问题, 网站应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积极策划和开辟一些独特新颖的栏目, 丰富自身个性和报道特色来扩大对其受众的影响力。

从以上的文献回顾中,我们可以较系统地了解到,舆论和网络舆论的概念、舆论传播规律以及未来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问题和应对策略。并且以上学者的研究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次研究将继续分析讨论,探索网络舆论的最佳引导方式,寻找引导网络舆论引导的措施,以获得更深入的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