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实困境与持续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01 11:03:50
非政府组织,一般指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社会转型,伴随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存在市场资源配置低效、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健全等问题。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和政府缺陷。据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对民主政治建设、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区域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双重管理体制限制、资金严重匮乏等问题。为此,研究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实困境和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理论意义来看,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制度建设,有利于丰富我国第三部门相关理论研究;从实践意义看,有利于完善社会自治构建与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助于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从国外研究情况看,针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研究,Lester M.Salamon提出从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宗教性、非政治性七个方面界定非政府组织的属性(The Emerging Nonprofit Sector-An Overview,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6)。根据非政府组织等公民社会团体对建设民主政治具有重要作用方面,Michael Bratton率先指出非政府组织对政治发展的贡献可能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Beyond The State:Civil Society And Associational Life In Africa,World Politics,No.3,1989)。Garrison论述了非政府组织在巴西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From Confrontation To Collaboration:Civil Society-Government-World Bank Relations In Brazil,Washington DC:World Bank,No.7,2000)。Clarke论证了非政府组织在东南亚国家通过”社团革命”扩大对政府的影响推动民主进程(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Politic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Political Studies,No.1,1998)。针对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上的发展研究,根据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组织的相互作用,August Reinisch和Christina Irgel论述了非政府组织在WTO争端制度安排中的参与,非政府组织广泛与联合国进行项目合作,增强了项目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和冲击(The Particip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Non-State Actors and International Law,No.1,2005)。根据地方非政府组织与跨国公司合作关系,April Linton例证了商业和非政府组织联盟在咖啡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跨国公司与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合作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社会声誉,并且可以促进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Partnering For Sustainability:Business-NGO Alliances In The Coffee Industry,Development in Practice,No.15,2005)。
我国学术界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基本是以结合我国情况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研究为出发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方向以加强我国非政府组织建设。首先,围绕非政府组织自身特性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归纳:王名根据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状况归纳出非政府组织的三种定义(《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中国非营利评论,2007年第1期)。贾西津具体界定了草根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第三次改革#8212;#8212;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孙炳耀,折晓叶,王颖针对非政府组织的类型指出按四个指标,将其分为官办型,半官半民型和民办型(《社团发展与组织体系重构》,管理世界,1992年第2期)。就其发展阶段方面,王晨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形成发展经历3个阶段,即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以前、1949年至1978年、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三大不利性制度因素分析》,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其次,围绕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实困境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归纳:就非政府组织在重大危机应对中的角色、作用与地位方面,周秀平,刘求实以参与应对”5#183;12 地震”的非政府组织为例,分析影响非政府组织参与重大危机应对的因素以及导致非政府组织在重大危机应对过程中参与不畅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非政府组织参与重大危机应对的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师大学报,2011年第5期)。就草根非政府组织发展困境问题上,史传林指出我国草根非政府组织陷入了严重的伦理困境(《草根NGO的伦理困境与改善策略》,学术交流,2009年第8期)。邓国胜主张从外部环境的挑战和草根NGO自身的障碍两个方面来看草根NGO的发展困境(《中国草根NGO 发展的现状与障碍》,社会观察,2010年第5期)。再次,围绕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持续发展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归纳:赵黎青指出通过活动方式的调整、同外界各方协调关系、扩大活动的地域范围三方面实现组织的扩展(《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扩展》,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第6期)。邓国胜、郁建兴等则强调非政府组织的内生独立性,政府应从增强合法性、取消限制性政策入手(《非营利组织评估体系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10期、《中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国家#8212;#8212;社会关系理论的转型》,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根据我国非政府组织具有的”官民两重性”,即同时具有官方性和民间性的双重特性,王名认为其发展前景将是从政府选择向社会选择的转变而非政府选择较社会选择更有优势(《中国的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就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物品供给,何杰,唐权提出从多元募捐体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方面提高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对策》,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1期)。
本课题借鉴国外经验,从国情出发,针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内外困境,在如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丰富市场条件形式、强化公众关注程度、健全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研究。课题首先分析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实困境和持续发展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指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最后从监管机制建立、政府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我国非政府组织现实困境问题的对策。通过研究我国的非政府组织状况,为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综上所述,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更加重要。在十二五计划(2011-2015)中,”社会组织”被专门提及并做出解释,”这是头一次在国家发展计划中强调这样的议题”,我国学者俞可平指出,”政府将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更依赖于非政府组织。”由此可见,我国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道路还很曲折,但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国情,上下一心,不断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持续发展将会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名,刘求实.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7,(1).
[2]丁元竹.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服务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赵黎青.非政府组织问题初探[N].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