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海洋工程类 > 海事管理 > 正文

水上交通事故致因模型的选择与优化文献综述

 2020-04-15 15:32:53  

1.目的及意义

随着世界贸易的高速发展,对水上交通运输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世界航运业也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水路通航密度增大,通航环境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和频发的水上交通事故,严重的威胁着水上人命、财产和环境安全。
为了研究控制、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查清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了解造成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因素,即致因因素。事故致因理论是在分析大量典型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炼出的事故发生机理和模型,大量研究与实践已经证明事故致因模型在安全科学理论研究与事故预防实践中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理论依据,也是事故调查与分析工具。通过事故致因理论,可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对安全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安全风险管理做好预防预报工作。
事故致因模型的研究发展至今,已形成较多的理论和模型,对此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很多的讨论,通过对比多种模型的侧重点、优劣势,不断的对目前的模型进行总结、提炼并加以改进。可以用由“点-线-网-动态网”的发展方式将事故致因理论的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从以“事故倾向性格论”“事故频发倾向论”等理论为代表的单纯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单因素理论(点状),到以海恩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为代表的事故链致因理论(线状),再发展为轨迹交叉论和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代表的多因素事故致因理论(网状),再到现代的、系统的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动态网状)。
现代的、系统的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种涌现现象,根源在于复杂的部件交互导致系统结构的突变,而涌现是层次结构结构的跃迁,体现了复杂系统中非线性、动态性、涌现性的特点,认为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复杂环境中多因素的耦合作用,是基于涌现现象的动态“网”状结构,即安全事故是复杂的系统涌现现象。目前系统论事故致因模型中普遍认可的是:①事故的发生是非线性的偶发事件,引发事故的因素 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必须用复杂系统方法去分析和预防事故的发生;②按照引发事故的程度,划分事故致因,一般按“根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损失”的事故链来描述事故发生机理;③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包括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④组织缺陷、管理缺陷、项目内环境缺陷一般视作引发事故的间接原因,可以很好的解释直接原因的发展和触发; ⑤社会因素(项目外的宏观环境)等不会直接造成安全事故,但会从根源上影响间接和直接因素,潜在引发安全事故;⑥对事故致因的分析除了应用在事后解释事故发生和追责外,更重要的价值应该在预防事故,即可预测性,因此应结合事故致因提出科学的事故预控模型。

   图:系统论事故致因模型

水上交通系统是由人、船、环境、管理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而水上交通事故是由人、船、环境、管理等多种因素耦合失调引发的对人、物和环境的损伤过程。水上交通事故作为一种特殊的事故类型,将系统论的事故致因模型应用与水上交通事故对于完整、系统的分析水上交通事故机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完全的、直接加以引用并不十分合适。例如,因水上交通事故发生后存在应急行动,系统论的损失过程在水上交通事故应用中就可以优化划分多个损失。要完善的优化水上交通事故致因模型,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典型水上交通案例进行不断的探讨和修正。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1)研究的内容
选择现有的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模型,联系理论和实际,详细的阐述该理论模型并进行分析,然后据此对典型的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分析,对调查报告中分析时所采用的事故致因模型的分析进行对比,同时探究系统论模型的优劣势,并根据尚存的不足之处或遗漏,对系统论模型应用于水上交通事故提出优化建议。


(2)研究目标
优化系统论事故致因模型,使其应用于水上交通事故时,能完善、准确的揭示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能利用系统论事故致因模型的可预测性对水上交通事故提供预防作用,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者制定事故防治措施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提供参考,并能为事故调查提供分析和参考作用。


(3)拟采用的技术方案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前期的文献梳理及研究,包括国内外对于系统论模型的提出、理解与分析,阐述其内涵和应用,并针对水上事故的特性提出修改和优化。

而后以典型的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为基础,归纳总结事故的影响因素,对事故过程进行进一步分析,查出问题,并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比系统论模型和事故报告分析所采用的模型,进行探究分析,根据分析过程中各不完善或遗漏的点提出优化模型的建议,最后再次将优化后的模型代入事故调查报告中进行验证。


3. 参考文献
[1] IMO MSC.255(84)《Marine Casualty and Marine Incident investigation Code》,2008.
[2]付玉慧.海事调查与分析[M].事故致因理论章节.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46-6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主编. 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概论[M].事故分析章节.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127-139
[4]傅贵,索晓,贾清淞,付明明. 10种事故致因模型的对比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02):58-63
[5]许娜. 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及其应用[J].价值工程,2018(02):208-209
[6]黄浪,吴超. 事故致因模型体系及建模一般方法与发展趋势[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02):10-16
[7]高宁. 基于HFACS与Apriori算法的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8
[8]张丽丽.水上交通事故致因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9]樊运晓,卢明,李智,裴晶晶.基于危险属性的事故致因理论综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11):139-145
[10]汪送.一种事故致因系统论模型:认知-约束模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11):140-143
[11]覃容,彭冬芝. 事故致因理论探讨[N].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09
[12]罗景峰."4·16"韩国沉船事故致因分析及对海洋旅游安全的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5(01):32-35
[13] MAIB – Rickmers Dubai and Kingston-Walcon Wizard Tow – Collision – January 2014
[14] Gui Fu,Jia-Lin Cao,Lin Zhou,Yuan-Chi Xiang.Comparative study of HFACS and the 24Model accident causation models[J].Petroleum Science, 2017, Vol.14 (3), pp.570-578Springer
[15] Young Sik Yoon, Dong-Han Ham, Wan Chul Yoon. A new approach to analysing human-related accidents by combined use of HFACS and activity theory-based method[J].Int. J. of Nuclear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5, Vol.1 (3), pp.255-269
[16]郝勇,童飞.水上事故致因理论探讨[J].船海工程,2006(2):83-8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