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化学品泄露常见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09 21:55:03
全文总字数:468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由于沿海城市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不断排入,造成近岸海域严重污染,导致了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下降。研究表明,虽然这些污染物在海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它们很容易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容易溶解在生物有机相中。一旦这些化合物进入生物细胞,容易造成生物量降低,甚至可能破坏和改变遗传物质,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能力,改变受污染水域的海洋生物的种群组成,导致海洋生态失调,造成海洋生物资源的衰竭。另外,这些污染物还能通过经济鱼类、贝类及其它海产品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因此,海洋中有毒污染物监测及其潜在危害等近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海洋典型有机污染物以及基于毛蚶、贻贝等近海常见底栖生物急性毒性效应培养实验数据,分析污染条件下毛蚶、贻贝的生存率变化,计算苯胺、对苯二酚等海上化学品泄露常见有机污染物对常见海洋底栖生物的半致死浓度,分析比较其毒性大小,加强对污染物危害的认识,为环境管理部门防治污染提供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基于毛蚶、贻贝等近海常见底栖生物急性毒性效应培养实验数据,分析污染条件下毛蚶、贻贝的生存率变化,计算苯胺、对苯二酚等海上化学品泄露常见有机污染物对常见海洋底栖生物的半致死浓度,分析比较其毒性大小。主要过程为:
(1)进行毛蚶、贻贝等近海常见底栖生物急性毒性效应培养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各项指标。
(2)利用origin软件绘出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曲线图,分析污染条件下毛蚶、贻贝的生存率变化。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首先要查阅论文文献,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查看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近年来我国海域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其次在实验室进行毛蚶、贻贝等近海常见底栖生物急性毒性效应培养实验,利用origin软件绘出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曲线图,分析污染条件下毛蚶、贻贝的生存率变化。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撰写论文。
进度安排:
4. 参考文献
[
[1] carlsmg,ricesd.abnormaldevelopmentandgrowthreductionsofpollocktheragra chalcogrammaembryosexposedtowater-solublefractionsofoil.fishbull.,1990,88(1): 29~37
[2] guengerichfp,kimdh,iwasakim.roleofhumancytochromep-450iielinthe oxidation of many low molecular weight cancer suspects.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1991, 4:16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