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海水热含量的多尺度变化开题报告
2022-01-26 14:48:51
全文总字数:347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球表面约70%被海洋覆盖,全球海洋吸收的太阳辐射的量约占进入地球大气顶的总辐射量的70%,其中绝大部分贮存于海洋表层混合层中。这些被贮存的能量再以潜热、感热、长波辐射的形式输送给大气,驱动大气的运动。因为海水的比热大于大气,所以海洋热状况的改变将对大气运动产生影响,进一步引起气候变化。
海水温度一直是大家研究的对象,而海温的变化取决于海洋所包含热量的变化,鉴于海洋的热力作用对气候的重要影响,热含量作为衡量一个海域热状况的基本指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可以作为研究近海热状况及气候变化的参考。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国近海的热状况与一般大洋有显著区别。影响该海域热量收支变化的因素,除了要考虑到海气界面的热交换,还要考虑到海洋暖流(主要是黑潮)输送的热量,黄河、长江的输送相对很小,可忽略不计。(黑潮,流量大,流速强,高温,高盐,将大量热量从低纬度输送到中高纬度海域,进而改变其流经海域的热力状况,引起同期或后期上空大气环流的变化。)
所以,有关东海海水热含量的研究对于我国海洋的热力作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对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2.分析模式和观测资料,求出东中国海热含量的时空变化。
3.通过谱分析方法分解东海热含量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情况。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第1周 | 第2周 | 第3周 | 第4周 | 第5周 | 第6周 | 第7周 | 第8周 | 第9周 | |
查阅文献 | |||||||||
课题学习 | |||||||||
论文大纲 | |||||||||
分析材料 | |||||||||
撰写论文 | |||||||||
修改论文 | |||||||||
定稿 |
4. 参考文献
1. 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03pp
2. 秦正坤,孙照渤.东中国海海温的一维模式研究.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4):477-482
3. 赵永平,陈永利,杨连素等.冬季北太平洋西部上层海洋的热量输送.海洋与湖沼,1994,25(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