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01 15:49:41
文 献 综 述
1、 表面活性剂废水来源、性质及危害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有”工业味精”之称。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迄今为止,我国表面活性剂中应用最多的是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也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作洗涤剂、发泡剂、乳化剂和润湿剂。表面活性剂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具有排放量大、成分复杂且难以降解等特点,直接排放对环境危害极大,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水体水质造成水体二次污染。人体直接接触会引起接触性皮炎、免疫力降低等危害[1,2]。正因如此,探索有效的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2、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方法种类繁多,可根据其处理技术的特点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氧化法和生物降解法等。
2.1 物理分离法
物理分离法主要有泡沫分离、混凝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等,这些处理法是一种基本不会破坏废水中LAS分子结构的处理技术。
2.1.1 泡沫分离法
泡膜分离法利用表面活性剂本身具有的吸附性原理,向废水中通气形成大量泡沫,泡沫表面与废水中的污染物接触并将其吸附带到水体表面,形成富集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的泡沫层,通过刮出泡沫层,达到分离表面活性剂的效果。泡沫分离法因低成本、易操作、设备简单且分离效率较高而在近几十年被广泛应用。
傅斯贤等[3]在泡沫分离法处理合成洗涤剂废水研究发现,LAS的去除率随着气液比、液位高度和泡沫层高度之比变大而增高,去除率超过90%。宋沁[4]在之后进行的实验表明,在进水LAS浓度为40~70mg/L时,泡沫分离法处理效果最佳,平均可达90%以上,同时对COD的去除率可达80%左右,但LAS浓度不在此范围时,COD去除率相对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