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毛纺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开题报告
2020-06-01 16:00:1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1.1 印染废水的概念
染整是指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现代也通称为印染。染整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过程。染整工艺包括预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染整是现代印染的概念,是化学整理溶入印染行业后的科学定义。古代虽然也有整理的雏形,但整个纺织品的加工以印花和染色为主,整理只是一个次要的环节,所以古代没有”染整”这个词汇,只说”印染”。到了近代,各种抗皱、抗菌、抗静电、抗紫外线、防火、防水、透气整理的新技术纷纷问世,”印染”一词已经很难概括染整加工的全部含义,所以更多的是使用染整这个词汇。但是习惯上,印染一词仍然在行业内普遍使用,但染整实际上就是印染,二者之间没有区别。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2.1 本设计的主体工艺确定
此设计设计规模为日产条染、染整混合毛纺废水1900t(其中条染废水490t/d、染整废水1310t/d、生活污水100t/d)。设计进水(废水)水质表详见表2-1。
表2-1设计进水(废水)的水质表
污 染 物 |
CODCr(mg/L) |
BOD5(mg/L) |
ss(mg/L) |
pH |
色度 |
NH4 -N(mg/L) |
平均含量 |
2000 |
560 |
270 |
5 |
500 |
55 |
毛纺织印染废水毛纺织产品染色过程中主要使用酸性染料,染料上染率较高,染色废水的色度相对较低。毛纺织产品染色废水可生物降解性较好,很适宜采用生物化学进行处理。
本设计经过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法对比,决定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来处理毛纺厂的染整废水。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二者之间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同时拥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魔法的特点,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2)生物接触氧化池不需要污泥回流,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方便。
(3)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对水质水量的周边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4)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率低。
2.2 工艺中所存在的问题
但本毛纺厂进水水量较大,水质B/C比为0.28,废水B/C比小于0.3,使得可生化降解性能降低 ,所以需要提高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能,就需要提高B/C比。
提高B/C比有两种方法:一为投加碳源,提高进水BOD5,以此来提高B/C比,如投加甲醇,葡萄糖,淀粉水,大粪水等 ,但本毛纺厂废水水量较大,用投加探员的方式来提高B/C比所用的碳源量较大,造成的经济负担过重,只是治标不治本;二是在生化处理前将废水通过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和酸化,将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不可溶性有机物转变成可溶性有机物,并且进行酸化。提高B/C比,使得毛纺厂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能得以提高。
2.3处理工艺流程
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生化处理工艺以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为核心技术,处理工艺流程图详见图2-3。
图2-3
参考文献
[1] 王鲁宁,陈希,郑永平,康飞宇,陈嘉封,沈万慈. 膨胀石墨处理毛纺厂印染废水的应用研究[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4,(05):59-62.
[2] 何义亮,邱镕处. 铁屑过滤#8212;活性污泥法处理毛纺厂废水[J]. 水处理技术,1993,(02):46-50.
[3] 荆一凤. 生物炭法处理毛纺厂染色废水[J]. 纺织学报,1983,(03):38-41.
[4] 从毛纺厂废水提取的羊毛脂用途很广[J]. 科技简报,1970,(10):19.
[5] 刘月娥,庞桂林,甄卫军,侯晋朝,田小红,周涛. TiO_2/膨润土催化剂降解工业废水研究[J]. 金属矿山,2009,(11):157-161.
[6] 沈丽娜. 金属多孔滤料脱色技术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945-947.
[7] 杨静,刘心悦,薛彦辉. 用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8] 刘建,许道铭,卜玉琳. 化学-生化组合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J]. 铀矿冶,2006,(03):158-162.
[9] 李大鹏. 电化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过程和特性[J]. 中国给水排水,2002,(05):6-9.
[10] 李风川,张文明. 淄博第二毛纺厂生产废水处理技术总结[J]. 山东环境,1996,(03):11-12.
[11] 高廷耀,顾国维.下册.三版.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 曾科,等.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3] 章非娟.工业废水污染防治.上还: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14] 张自杰.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5] 金兆丰,余志荣,徐竟成.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及工程实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