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北郊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开题报告
2021-12-23 21:31:47
全文总字数:457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城市空气污染以及区域性分布是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特征。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大型城市群的空气质量呈恶化趋势,同时污染物可跨工业区蔓延到整个城市群,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特别是冬季华北进入集中供暖时期,燃煤产生大量颗粒污染物,再加上逆温等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的存在,使得污染物在局地堆积,并通过区域传输的方式向南进入华东华南地区,使得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雾霾。
雾霾主要是由pm2.5组成。2015年4月29日,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pm2.5源解析结果显示:燃煤贡献率为27.4%,机动车尾气贡献率为24.6%,扬尘贡献率为14.1%,其他污染源贡献率为14.9%。区域传输对南京pm2.5的贡献范围在19.6%~37.9%之间,平均贡献率为28.5%。区域传输、燃煤、机动车是主要的pm2.5污染源。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现场监测与源解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南京地区冬季重霾天气进行系统分析,掌握污染特征以及形成原因,为以后南京及长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研究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论文以南京重污染天气特征为研究目标,探讨其变化规律,以及空气污染在水平和垂直的分布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南京北郊的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捕捉重污染过程。确定首要污染物(PM2.5、PM10等)浓度以及变化趋势;通过测定气溶胶样品的主要水溶性离子(NH4 、Mg2 、Ca2 、Na 、K 、F-、NO3-、Cl-、SO42-)的含量,以及无机(金属)元素(Li、Be、V、Cr、Mn、Co、Ni、As、Se、Sr、Cd、Ba、Bi)的含量通过水溶性离子三相聚类分析,OC、EC的含量确定重污染过程主要受哪种类型的气溶胶控制;以无机(金属)元素为基础,通过源解析技术计算各污染源的贡献率。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1.实施方案1.1.现场监测
1.1.1.采样时间及采样点布设
根据空气污染预报确定重污染天气时段,十天为一个监测周期,适当加密采样。将采样点设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顶楼。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位于南京市北郊6km处,距扬子工业区约3km;东侧约500m为交通干道宁六路,且采样附近有少量农田。因此采样点同时受工业源、交通源和生活源的共同影响,可以代表南京城乡结合部的污染特征。
4. 参考文献
[1]honglei wang, bin zhu, zefeng zhang, junlin an, lijuan shen(2015).mixingstate of individual carbonaceous particles during a severe haze episode in january 2013, nanjing, china.particuology 20(2015)16–23.[2]徐祥德,周秀骥,施晓晖.城市群落大气污染源影响的空间结构及尺度特征[j].中国科学:d辑,2005,35(1):1-19.
[3]严文莲,刘端阳,孙燕,等.秸秆焚烧导致的江苏持续雾霾天气过程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2):233-247.
[4]史军,崔林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霾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2):211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