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黑臭水环境整治可行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0-02-10 23:02:2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膨胀,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日显不足,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大量污染物入河,水体中cod、氮、磷等污染物浓度超标,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我国河流黑臭现象最早出现在上海苏州河,随后南京的秦淮河、苏州的外城河、武汉的黄孝和宁波的内河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近几十年来,黑臭水体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剧,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河段中,流经繁华区域的水体绝大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住建部统计,至2016年1月,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共有216 座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1811个,超过70%的地级以上城市分布有黑臭水体。普查的黑臭水体中,河流数量为1596条,占黑臭水体总量的86%。河道水体黑臭化直接影响群众生活及感官,已成为反响最为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作为与民众切身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 17 号) 中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点治理领域,要求“于2017 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同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对黑臭水体的识别、治理及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黑臭水体治理开始系统化、专业化。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当前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修复治理工程复杂而漫长,在治理中要充分分析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及污染特点,根据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物生态治理技术特点,灵活选择,综合治理。在实际治理中还要应将黑臭水体治理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将黑臭水体纳入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发展与黑臭治理协调同步。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城市河道的黑臭治理需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其中外源减排和内源清淤是基础与前提,水质净化是阶段性手段, 水动力改善技术和生态恢复是长效保障措施。
一是外源阻断技术。外源阻断包括城市截污纳管和面源控制两种情况。针对缺乏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的水体,通过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的污水管道,将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的直接排放。针对目前尚无条
件进行截污纳管的污水,可在原位采用高效一级强化污水处理技术或工艺,快速高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避免污水直排对水体的污染。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雨水径流中含有的污染物,其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各种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初期雨水控制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等。城市水体周边的垃圾等是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因此水体周边垃圾的清理是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进行毕业实习,撰写毕业实习报告。
第3周:确定选题方向,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明确研究内容,了解与确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第4-12周:结合查阅的资料,完成项目的可行性设计,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林长喜,吴晓峰,曲风臣等.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展望[j].化学工业,2017,35(5):65-68.
[2] 易春权.城市黑臭河道水体治理基本思路的探讨[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7(4):14-16.
[3] 梁华石,李世阳.南京黑臭水体整治的规划研究[j].上海水务,2017,33(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