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 > 正文

F/O原子数比值对于BixOyFz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2022-12-23 14:50:42  

英语原文共 4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F/O原子数比值对于BixOyFz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顾文浩,张郭良,滕飞,滕亦然,赵正阳,范文正

摘要:我们首次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BiO0.9F2.35作为新型光催化剂。发现在不同比例的氟与氧(F/O)下,BixOyFz样品具有不同的内电场(IEF)和电导率,因此显示出对于RhB降解的不同光化学性质。体积IEF和电导率可以通过F/O比方便地控制,因此改善了分层BixOyFz的光化学性质。这项研究提供了开发高效光催化剂的新策略。

关键词:晶体结构;半导体;F / O比率;内部电场(IEF);导电性

1 引言

自从Fujishima和Honda [1]首次报道以来,光催化作为先进的氧化技术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2,3]。然而,光催化的实际应用仍受限于其量子效率低,光利用率低和光活性低[4,5]。因此,为实际应用开发高效光催化剂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近,铋基化合物作为高效光催化剂被广泛研究[6-10]。具体而言,由[Bi2O2]和阴离子板组成的层状卤氧化铋(BiOX,X = F,Cl,Br,I)引起了人们的兴趣[9-11]。据报道,BiOX的电荷分离效率可以通过板间的内电场(IEF)有效地提高[12]。因此,层状卤氧化铋的IEF可能受到原子种类和比例的影响是合理的。与BiOX(Cl,Br,I)相比,对BiOF进行的研究较少[13,14]。此外,迄今尚未报道BiO0.9F2.35的合成。因此,需要研究不同原子比的BixOyFz的光催化活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合成了具有不同F / O原子比例的BiO0.9F2.35,Bi7O5F11和BiOF光催化剂,并研究了它们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RhB的光催化活性。此外,主要揭示了光催化性能与电导性和IEF的联系。

  1. 实验部分

2.1 样品制备

制备BiO0.9F2.35催化剂:将2mmolBi2O3(0.48596 g)加入到盛有24 mmol HF (1.08mL, 20%)的烧杯中,随后将10mL去离子水和10mL的乙醇加入不断搅拌的上述的溶液,搅拌1小时,再将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并放入高压釜。将高压釜放到160℃恒温的烘箱里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将高压釜拿出,让其在室内自然冷却,随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清洗冷却后得到的样品,最后将样品放到60℃烘箱里干燥6小时。

制备Bi7O5F11催化剂:将1mmol Bi(NO3)2 .5H2O(0.485 g)加入到盛有2mmol HF(0.09 mL,20 wt%)的烧杯中,随后将25mL HAC和5mL去离子水加入不断搅拌的上述的溶液,搅拌1小时,随后将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并放入高压釜。将高压釜放到160 ℃恒温的烘箱里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将高压釜拿出,让其在室内自然冷却,随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清洗冷却后得到的样品,最后将样品放到60℃烘箱里烘干。

制备BiOF催化剂:将1mmol Bi(NO3)2 .5H2O(0.485 g)加入到盛15mL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乙醇:水=14:1),随后将6mmol NH4F加入不断搅拌的上述的溶液,搅拌1小时后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并放入高压釜。将高压釜放到160 ℃恒温的烘箱里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将高压釜拿出,让其在室内自然冷却,随后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清洗冷却后得到的样品,最后将样品放到60℃烘箱里烘干。

2.2 表征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UV-vis漫反射光谱,低温N2吸-脱附测试--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BET)方法,0.1Hz至100kHz的电化学阻抗谱(EIS)。

2.3 活性评价

在紫外光照射下(lambda;lt;400nm),使用RhB作为探针分子评估样品的光催化活性。 典型地,将0.1g粉末加入染料溶液(200mL,10mgL-1)中。在黑暗中,将悬浮液搅拌30分钟以达到染料分子在光催化剂上的吸附-解吸平衡,然后用配备有紫外光(lambda;lt;420nm)的500W 氙灯照射。在光反应过程中,在给定的时间间隔收集4mL悬浮液并离心以除去固体。染料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图1(A)是Bi7O5F11、BiO0.9F2.35 和BiOF样品的XRD图谱。所有衍射峰与标准卡(JCPDS No:89-4572)、(JCPDS No:50-0003)以及(JCPDS No:73-1595)完全对应一致,XRD图谱中没有任何杂质峰,说明成功合成了相纯的BixOyFz光催化剂。图1(b-d)显示了样品的SEM图像。在图1(B)中,Bi7O5F11八面体具有清晰的边界和顶点形式,八面体的棱长为1.2mu;m 同时八面体表面还存在一些不规则的纳米粒子。图1(C)和(D)显示BiO0.9F2.35和BiOF样品分别由八面体和不规则的片状结构组成。

图1 (a)XRD 图谱;(b-d)样品的SEM图:(b)Bi7O5F11;(c)BiO0.9F2.35;(d)BiOF

图2(a,b)显示了在紫外光照射下(lambda;lt;400 nm)样品上的RhB染料的降解曲线和表观反应动力学曲线。RhB的降解可以简化为一级动力学反应(1),如下所示。

ln(C0/C) = kat (1)

其中C指的是在紫外光照射下经过不同时间罗丹明B溶液被催化剂降解后的浓度C0指的是罗丹明B溶液在光照前的起始浓度,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分别是0.005min-1,0.0047min-1以及0.0104min-1。因此,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顺序是BiOF(F/O=1)gt;Bi7O5F11(F/O=2.2)gt;BiO0.9F2.35 (F/O=2.6)。Bi7O5F11、BiO0.9F2.35和BiOF的BET分别是1.5m2g-1,2.3m2g-1和2.1m2g-1。与BiO0.9F2.35相比,Bi7O5F11和BiOF的较高活性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而不是BET。

图2 (a)降解曲线和(b)在紫外线照射下(lambda;lt;400nm)样品降解RhB的表观反应动力学曲线。

根据Lv[15]等人的报道,内电场(IEF)对层状光催化剂BiOX的活性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我们主要考虑层结构的IEF的作用。对于Bi7O5F11,BiO0.9F2.35和BiOF,[Bi2O2]层内存在强共价键,而[Bi2O2]中间层存在弱范德瓦尔斯力。图3a是垂直于[BiO] 层和F-层的内电场示意图。由于F离子具有很强的电负性,能够吸引电子,导致电子的不均匀分布,从而使得相关原子和轨道发生极化,进而引发内电场IEF [15] 。正如参考文献 [16],IEF在改善层状BiOX光催化剂的活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IEF可以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和转移。通常,BiO0.9F2.35(F/O=2.6),Bi7O5F11(F/O=2.2)和BiOF(F/O=1)具有不同的F/O比率,不同强度的IEF。很显然,随着F/O比的降低,光催化活性逐渐增加,这表明IEF的强度可能随着F的减少而增加。因此,Bi7O5F11,BiO0.9F2.35和BiOF的不同光催化活性 由IEF明确决定。

图3b显示Bi7O5F11,BiO0.9F2.35和BiOF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DRS)。Bi7O5F11,BiO0.9F2.35和BiOF的吸收边分别出现在322,296和284nm,它们的带隙分别为3.85,4.18和4.37 eV(图3c)。 众所周知,光生电荷的转移和分离效率对光催化活性有重要影响[17,18]。

为了理解BiOF的高活性,已经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EIS)以研究电子转移能力。EIS光谱中的圆弧半径反映了固态表面电荷转移电阻,即EIS交楼阻抗图中较小的半圆半径意味着电子传输的较小电阻[19]。因此,快速电子转移速率有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15,20]。如图3d所示,奈奎斯特半径遵循BiOF(F/O=1)lt;Bi7O5F11(F/O=2.2)lt;BiO0.9F2.35(F/O=2.6)的顺序,表明它们的电导率遵循顺序的BiOF(F/O=1)gt; Bi7O5F11(F/O=2.2)gt; BiO0.9F2.35(F/O=2.6),这有利于光生载体的运输和分离。结果与光催化活性顺序一致。一方面,具有高电负性的氟能强烈吸引电子,从而导致电子分布不均匀。另一方面,晶格畸变可能由于Bi(III)的6个独立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而发生[21]。因此,内部电场(IEF)会产生[12]。内部电场(IEF)随F/O比率变化是合理的。

图3 (a)内部电场(IEF),(b)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DRS),(c)Tauc图(d)样品的交流阻抗图谱。

4 结论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具有不同F/O比的BiOF,Bi7O5F11和BiO0.9F2.35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lambda;lt;420 nm),样品表现出不同的光催化降解RhB染料的活性,这主要归因于不同的IEF和电导率。

参考文献

[1] A. Fujishima, K. Honda, Electrochemical photolysis of water at a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Nature 238 (1972) 37–38.

[2] R. Asahi, T. Morikawa, T. Ohwaki, K. Aoki, Y. Taga,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is in nitrogen-doped titanium oxides, Science 293 (2001) 269–271.

[3] M. Muruganandham, R. Amutha, G.-J. Lee, S.-H. Hsieh, J.J. Wu, M. Sillanpauml;auml;, Temperature-induced phase changes in bismuth oxides and efficient

photodegration of phenol and pchlorophenol, J. Phys. Chem. C 116 (2012)

[4] L. Huang, X. Wang, J. Yang, G. Liu, J. Han, C. Li, Dual cocatalysts loaded type I CdS/ZnS core/shell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4864],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