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化工厂环境风险及应急响应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7:25:04
近来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化工企业、园区数目增长迅速。与此同时,化工企业作为重大、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多发区,易造成火灾爆炸等重大灾害,若应急处置不当将伴随严重的次生环境污染事故。因此,完善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重大事故防范、建设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在世界环境史上曾发生几起震惊世界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和后果最严重的当属80年代发生的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醋毒气泄漏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其中印度博帕尔市毒气泄漏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万人中毒受伤并且其中大多数人双目失明致残,67万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对周边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据专家估计将是很长久的。
我国是世界上遭遇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随着工业化进入重化工阶段,环境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新的环境保护问题层出不穷,突发性环境事件发生的概率持续增大。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几起特大恶性环境污染事故,如 2005 年吉林石油化工双苯厂爆炸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2009 年 8 月陕西凤翔县发生 615 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2010 年大连大窑湾港原油泄露事故等等。
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本次事故中爆炸总能量约为 450 吨 TNT 当量。造成165人遇难,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此次事件影响重大,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从中暴露了许多之前未重视的安全隐患,包括化工厂管理体制不顺、安全管理不到位,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机制不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标准不健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
这些事件推动了环境风险评价和应急响应预案的研究和开展。构建有效的城市环境风险防控体系,逐渐成为与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因此,环境风险评价不仅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是当前社会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目前,环境风险评价在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环境化学、环境污染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地质学,以及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也成为环境风险管理和环境决策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
环境风险是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及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幸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环境风险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中,其性质和表现方式复杂多样,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如按风险源分类,可以分为化学风险、物理风险以及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按承受风险的对象分类,可以分为人群风险、设施风险和生态风险等。
而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引发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可能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上,环境风险评价常指对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
人们有意识地使用风险评价方法是在上世纪40年代核工业事件后,当时称作安全危害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后,环境保护的研究重点转移到污染物进入环境之前的风险管理,环境风险评价这一新兴领域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风险评价技术也不断完善,美国对8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评价技术指南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又出台了一些新的指南和手册。
在我国,风险评价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介绍和应用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目前,我国开展风险评价工作还有许多困难,归纳起来有:各基础学科发展不平衡、专业之间不配套、基础学科研究成果与风险评价的要求不适应、有关研究部门之间不配套、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不配套,还没有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关风险评价的程序、方法等技术性文件。尽管如此,90年代后,一些部门的法规和管理制度中已经明确提出风险评价的内容。
21 世纪以后,环境风险评价逐步完善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价技术逐渐成熟。2002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风险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在此基础上,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我国首部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给出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原则、程序与方法、内容等,从国家层面规范了环境风险评价。此后,我国又颁布了很多关于环境突发事件、环境风险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文件,但对于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发展较缓慢,仅对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