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 > 正文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原位选择性测定As(III)和As(V)文献综述

 2020-05-11 23:24:47  

砷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有毒的非金属元素,日益严重的砷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

近几年,国内外砷污染中毒事件已屡见不鲜,如2008 年昆明阳宗海砷污染,湖水中砷浓度高达160 μg/L[1],超过0.1 mg/L 的地表水环境标准V类标准限值(GB3838-2002)。

2009年山东临沂某化工厂非法排污,致使江苏山东交界处水质砷含量高达512 μg/L,受污水体面积达1000万 m3[2]。

湖南石门雄黄矿周边地区表层土壤砷含量平均在99.5 mg/kg、矿区稻米砷含量高达0.84 mg/kg[3],超过国家食品标准4.6倍。

在我国,一系列砷污染事件已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对其治理和控制已刻不容缓,并成为土壤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的研究重点和热点[4]。

国家环保部编制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把砷列为五大重点监管元素之一。

砷污染不但对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影响生物生长和发育,而且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据已有研究表明,砷在环境和生态中的效应并不取决于它的总量而是取决于它的赋存形态[5]。

例如,无机砷的毒性大于有机砷;在有机砷中,AsⅢ的毒性远远大于AsⅤ。

传统的形态分析是采用化学提取法将土壤中的砷分为不同活性的结合态,然而这些方法是基于平衡分配的原理,存在着化学提取剂缺乏选择性、在采样和保存过程中砷的形态可能发生变化等问题[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