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资源环境科学 > 正文

负载PEI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r(VI)的去除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5 20:45:32  

文 献 综 述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因此变得日益凸显。

例如:因为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大量排放,水体和土壤都受到了很大的污染,这直接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1]。

其中Cr(Ⅵ)是一种典型的有毒重金属,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1.1 Cr(Ⅵ)来源及危害 1.1.1 Cr(Ⅵ)来源 Cr(Ⅵ)污染来源于自然和人为排放,其中人为污染是主要因素。

铬及其化合物在冶金、制革、印染、电镀等行业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原料,比如:铬的氧化物可作为染色剂;适当添加铬能使金属表面呈现出较好的光泽度。

因为行业的需求以及这些工业的分布也是多而广,便产生了大量的含铬废水[2],如果不达到排放标准就肆意排放的话,便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除了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Cr(Ⅵ)还可能来源于以下原因[3]:①含铬矿石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Cr(Ⅵ)化合物进入到了水体环境;②一些含Cr(Ⅵ)化合物的工业废渣没有妥善堆放处理,随着雨水的冲刷,这些含铬化合物便会溶于雨水进入到土壤以及水体当中。

1.1.2 Cr(Ⅵ)危害 在自然状态下,铬通常以Cr(III)和Cr(VI)两种氧化态形式存在,两种价态的铬都具有潜在的毒性,但Cr(VI)的毒性比Cr(III)要高100多倍[4],且Cr(VI)在水溶液中具有更高的溶解迁移性和致癌特性,因此具有更大的环境风险。

对人和动物而言,主要有三种途径摄入Cr(Ⅵ):吸入、食入和接触。

研究表明,Cr(Ⅵ)会干扰酶体系,引发”三致”作用(即致突变、致癌、致畸)[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