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膜分离用于制备低乳糖牛奶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4 11:18:54
文 献 综 述
1. 引言
膜分离过程是一门高分离、浓缩、提纯及净化技术。早在1784年Nollet就注意到了水能自发地扩散穿过猪膀胱而进入到酒精中的渗透现象。过了100多年后,1864年Traube才成功研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片人造膜#8212;#8212;亚铁氰化铜膜。20世纪60年代后,膜分离技术才大量发展,在工业中应用,开发了水中脱盐的反渗透过程。[1]各种膜过程具有不同的机理,膜分离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要求,一般膜分离的过程简单,经济性好,往往没有相变。由于膜过程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处理,在食品加工,医药,生化技术领域有其独特的适用性。
2. 乳糖不耐症概述
乳糖不耐受症是指由于人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或者乳糖酶活性低而导致的乳糖吸收障碍,造成腹泻、腹胀的症状。这是因为牛奶中的乳糖进入人体后并不能直接被吸收,而是要经过乳糖酶水解,形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然后才能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为人体提供营养。乳糖酶是人体内,尤其是肠道内的一种专司分解乳糖的酶类,如果人体中没有乳糖酶,或者乳糖酶的量太少,那么乳糖便不能被消化吸收,它们在肠道内被微生物所利用,通过发酵,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刺激肠道加强蠕动,造成腹胀、腹痛、腹泻。[2]
人在婴儿期,肠道内乳糖酶的活性很高,可以充分地水解牛奶或人奶中的乳糖,所以一般不会出现乳糖吸收不良的现象。但在断奶以后,乳糖酶的活性便逐渐降低,到了老年时已所剩无几,因此发生”乳糖不耐”的人多为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此外,乳糖不耐症还与种族、遗传、气候等因素有关,中国预防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调查发现,东方人中有乳糖不耐症的人较多,3#8212;5岁时为22.1%,7#8212;8岁时为39.0%,11#8212;13岁时为36.8%,成年人更多。乳糖缺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生率跟种族、地域有较大的关系,瑞典为2%,澳大利亚为4%,瑞士为10%,美国为12%,芬兰为18%,中国为93%,泰国为98%。因为各人群取样人群不同,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也不同。[3]
3. 国内外低乳糖乳制品市场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乳制品工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庞大的乳糖不耐受症患者人群基数严重制约了中国乳制品市场的发展。低乳糖或无乳糖乳制品开发是解决乳糖不耐受症的最佳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发酵乳制品、食用干酪。但是这些替代品的风味、口感、营养成分都无法与牛奶相媲美,低乳糖乳制品的需求还是日益增加。国内市场上低乳糖牛奶主要有:蒙牛新养道、伊利营养舒化奶、三元品致、光明优舒无乳糖奶等,[4]这些产品年销售额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但低乳糖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运用的技术局限于一种。
国外低乳糖产品市场比较完善,产品覆盖了牛奶、发酵乳、干酪、冰激凌等几乎所有种类。2004-2009年,全球无乳糖乳制品市场增加了一倍。其中2009年,美国的Hood,德国的Minusl公司和芬兰的Valio公司,[4]全球低乳糖市场份额分别为28.5%、8%、6.8%。全球最大的无乳糖产品生产商是美国的 HP Hood LLC公司,其旗下的无乳糖品牌 Lactaid专门针对乳糖不耐受人群开发了一系列无乳糖乳制品,包括牛奶、干酪、冰激凌和乳糖酶膳食补充剂。欧洲最大的无乳糖产品品牌是Minusl,其产品种类繁多,有巴氏奶、超高温奶、酸奶、奶油、奶酪、黄油、乳制品以及沙拉酱和巧克力。芬兰的Valio公司运用膜分离 色谱分离 酶水解的工艺,成功研发出了与普通牛奶的味道、甜度一样的无乳糖牛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