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纳米粒子作为SERS基底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15 22:02:19
1.SERS SERS(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是一种由印度科学家拉曼在1928年发现拉曼效应的基础上,在激光器发明后,激光成为拉曼光谱仪的激光光源,拉曼光谱技术从此突破了瓶颈。
1974年,由英国化学家Fleischmann等人在吸附在粗糙银电极上的吡啶上首次观察到增强的拉曼信号。
SERS效应的发现使得Raman光谱在表面科学和痕量分析中低灵敏度现象得到了解决。
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自行研制并少量进口了以激光为光源、由光栅单色器组成的拉曼光谱仪,八十年代开始大量进口这类仪器,我国的拉曼光谱研究工作也从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展开[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表面拉曼增强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探测技术通过吸附在粗糙的金属表面分子或由纳米结构以用于增强拉曼散射,其作为一种并逐渐成为诸多研究领域的得力助手,如:化学、物理、医学、考古、探矿、质检、环保、刑侦等部门。
通过科学家前赴后继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于SERS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已经提出的十多种机理中,物理增强机理和化学增强机理得到了普遍认可[2],但科学家对于机理的探索也未止步于此。
电磁场增强的增强效果是最好的,属于物理增强范畴,SERS光谱中的单分子光谱可以验证这一点。
鉴于入射光与基底金属表面之相的互作用关系的影响导致的表面局域电场增强,是一种长程效应。
依照电磁场机理,类自由电子金属基底表面存在一定的粗糙度的情况下,入射光在这种情况下的所产生电磁场将得到增强,因此,拉曼信号在表面物种上的信号得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