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柱芳烃对六价铬的吸附文献综述
2020-05-07 20:44:53
1.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之父”法国的J.M.Lehn教授最早给出了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SMC)的定义:研究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通过分子间力相互作用(如堆积作用、氢键、范德华力、金属配位键)缔结成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的科学,是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衍生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分子之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其中,主客体化学又是超分子化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
大环主体分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便成为了主客体分子识别研究中的重点。
越来越多的化学家和材料学家从第一代大环分子冠醚被发现之后投身于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之中。
到目前为止,已有冠醚、杯芳烃、环糊精和葫芦脲这主要四代大环主体分子被广泛认可。
这些大环主题化合物参与构建的超分子化学体系,在分子识别、分子机械、生物传感器、光电材料、分子催化、稀有金属及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虽然20世纪初,关于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就已经开展,但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足够的关注,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科学家 C.J. Pedersen 研究了冠醚的主客体性质[2],这才真正拉开了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序幕。
至此以后,SMC飞速发展,各种研究成果相继被报道。
1967年,美国 DuPont公司的C.J.Pedersen 为了合成(双[2-邻羟基苯氧基]乙基)醚,用四氢吡喃将邻苯二酚的一个羟基保护起来和二氯乙醚进行缩合时,除了得到目标产物I之外,还得到了少量的白色纤维状结晶性副产物II(图1)。
对副产物分离研究后发现,这种白色纤维状结晶性副产物是一种闭环缩合成的大环多元醚化合物[3],Pedersen 发现此化合物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在添加氢氧化钠之后而显著地增大,这一不同寻常的溶解现象促使他对大环多醚的性质做进一步研究,并根据这些物质的化学结构的形状及特征而称之为”冠醚”。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改性壳聚糖的合成、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外文翻译资料
- 染料与表面活性离子液体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热力学,结构和动力学的原子论见解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子动力学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仙人掌果肉中的倍他青色素外文翻译资料
-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CdS/PVA复合纳米纤维毡及其光降解催化性能的 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用于人体辐射散热的双向功能纺织品外文翻译资料
- 抗菌抗氧化剂电活性注射水凝胶作为皮肤创面愈合止 血粘连的自愈创面敷料外文翻译资料
- 二萜异斯特维醇三苯基溴化膦阳离子的合成及其 在海胆胚胎模型中的抗分裂活性外文翻译资料
- 异斯特维醇的制备及其与y-环糊精的包合物外文翻译资料
- 不同食品模型中非营养 甜味剂、甜菊糖和三氯蔗糖的提取效率分析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