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生物工程 > 正文

丙酮酸氧化酶在电极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6-25 20:46:06  

丙酮酸氧化酶(EC1.2.3.3)是以焦磷酸硫胺素(ThDP)为辅因子,因此被称作焦磷酸硫胺素依赖酶。

焦磷酸硫胺素(ThDP)依赖酶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根据其催化反应机理,ThDP依赖酶可分为五类,都以其代表性的酶命名f4s1。

最大的一类是丙酮酸氧化酶( POX ),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是:反应催化中或至少第一阶段是2-酮酸的脱梭作用,因此,这个家庭将被描述为”DC家庭”(Decarboxylation缩写)。

如丙酮酸脱梭酶(PDC)、乙酞轻酸合酶(AHAS ),乙酞乳酸合酶(ALS), N2- ( 2-梭基乙基)精氨酸合酶(CEAS ),苯甲醛醛缩酶(BAL ),苯甲酞甲酸脱梭酶(BFDC),草酞辅酶A脱梭酶(OCDC)以及吲哚丙酮酸脱梭酶(IPDC) 。

对每一种酶来说,ThDP的结合位点都位于二个亚基之间的界面处的深沟,因此二个亚基上的一些氨基酸都参与了与ThDP的结合。

另外发现所有的ThDP依赖酶都有一个保守结构模体: GDGX24- 27NN,其中X代表任一氨基酸。

这一序列被认为与二价金属离子的结合有关,而二价金属离子同时又与ThDP上的磷酸基团相结合,ThPP结合部位的一些氨基酸残基(如Phe, Thr)可以帮助ThPP保持在”V”结构,”V”结构是催化反应必需的。

近来对于POX家庭的研究获得了很多关于这些酶的作用机制和ThDP催化作用的宝贵资料。

丙酮酸氧化酶最早由Hager1957年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发现,此后人们陆续从不同细菌菌株中发现了丙酮酸氧化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