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生物工程 > 正文

草菇黄瓜轮作模式中菇渣还田对于黄瓜根围土壤磷元素的影响

 2024-01-09 08:57:01  

论文总字数:7438字

摘 要

本文研究了菇渣还田对于黄瓜根围土壤中磷元素以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在草菇-黄瓜轮作模式中,我们分别在菇渣翻耕前1天,菇渣翻耕后第1天、第1周、第3周、第7周、第11周、第15周7次采集黄瓜根围土壤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菇渣对土壤中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都比较显著,其中全磷含量在第3周达到最高,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17.0%。有效磷含量在第7周达到最高,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10.7%。 碱性磷酸酶在第3周达到最高值,相对于对照组增加了108.8%。施用草菇渣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土壤中全磷的含量,从第3周开始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黄瓜生长提供磷元素,实现菇渣的经济型转化。

关键词:瓜菇轮作,菇渣,磷,碱性磷酸酶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detect the impacts of mushroom residue on the content of phosphorus and correlated enzyme of cucumber rhizosphere soil after treated. First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1 day before treated and 1 day, 1 week, 3 week, 7 week, 11 week and 15 week post treated. Then the content of phosphorus and activity of soil alkaline phosphatase(S-AKP) were detec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we can indicated that the mushroom residue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e highest content of phosphorus appeared on the third week after treated which increased 17.0%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hile 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increased by 10.7% on 7 week post treated. Activity of S-AKP increased by 108.8% on the third week after treated which was the highest value among all the samples. Above all, the mushroom residue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phosphorus as soon as treated while 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showed increasing on 3 week post treated. These data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actical production.

Keywords: cucumber-mushroom rotation, mushroom residue, P, soil alkaline phosphatase(S-AKP)

目 录

1 引言 5

2 材料方法 5

2.1 实验材料 5

2.2 草菇-黄瓜轮作模式 6

2.3 土壤肥力的检测方法 6

2.3.1 有效磷的检测方法. 6

2.3.2 全磷的检测方法 7

2.4 土壤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7

2.5 数据分析 7

3 结果与分析 7

3.1 草菇渣还田对土壤中全磷含量的影响 8

3.2 草菇渣还田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9

3.3 草菇渣还田对土壤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的影响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主产国之一,产量占世界的35%,面积占世界的21%。高产的水稻必然伴随着大量的稻秸秆的存在[1]。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包括用作肥料、燃料、饲料或就地焚烧等,这些秸秆利用方式还很原始。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秸秆堆积沤制成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并提高土壤含水量[2],可是对秸秆中的营养元素,特别是对氮、磷、钾的利用率很低,影响播种质量以及作物生长。作为燃料和就地焚烧都是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3]

不过食用菌业的发展,使得秸秆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食用菌菌丝在秸秆基质中分泌的胞外酶,可以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将粗纤维转化为人类能够食用的优质蛋白,它们把大分子物质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再参加其他合成反应。菌丝在降解基质的过程中,菌丝体本身也获得营养和能量,然后在菌丝体内合成蛋白质、脂肪以及其他成分。因此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但可以实现对秸秆的高效利用,而且可以发展多种循环模式[3]

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到现在已经有了上千年的使用历史,秸秆这类基质的特点主要有有较好的碳氮比例、营养成分丰富、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物理化学结构适合食用菌生长这几个方面[4]。因此,利用这类基质栽培食用菌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食用菌产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占据着特别重要的社会地位[5]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菌渣超过400万吨。因为农民对菌渣营养价值了解太少,所以菌渣往往被随地丢弃或燃烧。据调查,我国菌渣的利用率大概是33%[6],这样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很大浪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空气污染[7]

已有研究发现,向土壤中添加食用菌的废渣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并增加团粒结构,降低土壤的容重,能够帮助植物营养生长,还能提高土壤的磷含量[7],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本次研究在草菇-黄瓜轮作模式中,检测菇渣还田后黄瓜栽培不同时期采集根围土壤样品中磷元素的含量,旨在从土壤肥力角度分析菇渣还田对于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43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