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精细通路模型研究:以Alloferon的作用机制为例文献综述
2020-05-05 16:47:20
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一种广泛先天性免疫应答元件,特征包括:较短的肽链(12-50个氨基酸);带正电荷;两亲性;有α-螺旋或β-折叠线性模序;线性或环状构型[1]。
抗生物肽的作用模式分为杀伤病原微生物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因为细分为抗菌肽和防御素。
抗微生物肽在实验室和临床中表现出治疗微生物感染、炎症和肿瘤的活性。
如在20世纪50年代引入的多粘菌素被批准作为治疗抗药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药物。
另有大量抗微生物肽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表1)[2]。
表1 在临床研究阶段的抗微生物肽 Alloferon-1/2 是来源于丽蝇(Calliphora vicina)的抗微生物肽,组成分别为HGVSGHGQHGVHG、GVSGHGQHGVHG。
它们具有抗细菌、病毒、肿瘤等活性(表1),在临床中对孢疹病毒感染、肝炎和晒伤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表2),但其药理并不清晰。
Sergey Chernysh[3]等发现Alloferon可以在体外激活NK细胞表达IFN-α2b,并在小鼠体内上调IFN表达。
Myung-Jeom Ryu[4]等发现Alloferon可上调体外受流感病毒感染的淋巴细胞的热休克相关蛋白、氧化应激通路蛋白,其中氧化应激通路蛋白成员PRX4可激活NF-κB通路,从而上调IFN表达。
Wang Jae Lee[5]等发先在体外经Alloferon处理后的BSBL细胞的胞质Ca2 浓度降低,基因组上的病毒基因表达被抑制,恢复了细胞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