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孢囊线虫抑制微生物的盆钵实验
2024-01-18 09:05:27
论文总字数:8782字
摘 要
小麦孢囊线虫病严重危害我国小麦、大麦、燕麦等粮食作物生产。本实验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栽种的70盆小麦,接种小麦线虫孢囊后,分两次浇灌待试菌液,后期统计盆钵土壤中小麦线虫孢囊数,分析实验结果,从5个供试菌株中筛选出能够抑制小麦线虫孢囊萌发的菌株,为进一步开发生物农药做基础性的探索。关键词:小麦孢囊线虫,小麦,生物防治
Abstract: The cereal cyst nematode(CCN) disease damage our country"s food production seriously. The experiment plantes 70 pots of wheat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inoculates the cereal cyst nematode into them.Then the tested bacteria liquid was irrigated into pots two times.At last, counted the cereal cyst nematode number of the soil in pots, we can find which could inhibit cereal cyst nematode germination of the 5 tested bacterium by analysing the test results and do the basic research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Keywords: Cereal cyst nematode, wheat,biocontrol
目 录
目 录 4
1 前言 5
1.1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病原 5
1.2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5
1.3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 6
1.3.1 筛选抗耐病品种 6
1.3.2 作物轮 6
1.3.3 化学药剂防治 6
1.3.4 加强田间管理 6
2. 材料与方法 7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7
2.1.1 微生物菌株 7
2.1.2 小麦品种 7
2.1.3 设备仪器 7
2.1.4 培养基 7
2.2 实验方法步骤 8
2.2.1 菌种培养 8
2.2.2 种植小麦 9
2.2.3 病原微生物接种 10
2.2.4 待测菌液浇灌 10
2.2.5 结果计算 11
3 结果与讨论 11
3.1 结果统计 11
3.2 结果分析 11
4 讨论 12
参 考 文 献 13
致 谢 14
1 前言
1.1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病原
小麦孢囊线虫又称燕麦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nematode,CCN),是一类植物性寄生线虫,它主要危害燕麦、小麦、大麦和黑麦等禾谷类作物,以及紫羊茅、牛尾草、羊茅等40余种牧草,其中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种类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小麦孢囊线虫属于线虫动物门尾感器纲(Phasmida)或胞管肾纲(Secernentea)垫刃亚目(Tylenchina)异皮科(Heteroderidae)异皮属(Heterodera),主要侵染易感染的禾谷类作物的根部,并在作物根部形成根瘤[1],严重影响作物对营养的吸收,抑制作物的生长从而导致产量的降低。由于该线虫仅侵染作物地下根部,作物地上部分苗期表现分蘖增多、株型矮小、叶片皱缩、扭曲;孕穗后,茎秆肥肿、弯曲、节间缩短,受害严重的不能抽穗,此病易与黄矮病、施肥不均、缺肥等症状混淆,因此,许多技术人员和农户还不认识该病,给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1.2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小麦孢囊线虫病最初被认为只在温带地区发生,但现在已经遍及世界各个温度带,在各种土质的禾谷作物生长区都有发生,包括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色列、比利时、印度、波兰、法国、新西兰、伊拉克、巴基斯坦、中国、伊朗、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40个国家均有禾谷孢囊线虫病的报道,尤其以澳洲、欧洲、美洲发生为重,严重威胁了世界禾谷类作物的生产[3]。小麦孢囊线虫病在我国首次发现于1989年湖北天门,截止至2011年,已经在我国 13 个省(市区)60多个地区发生[4],包括湖北、河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山东、安徽、江苏和宁夏等13个省(市区)。小麦孢囊线虫病尤其对黄淮麦区危害最为严重,该病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根据资料显示,发生该病的小麦地块会造成20%-30%的减产,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毁种绝收[2]。
小麦孢囊线虫病给江苏的小麦生产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该病害在江苏省苏北地区发生与危害是刚刚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李红梅等在2009年5月对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首次在江苏省苏北的徐州、宿迁、盐城和连云港四个地区发现了小麦孢囊线虫,并对江苏小麦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5-6]。在徐州、泰州和扬州以及苏南的镇江地区普遍发生,而江苏省内的其他地区则较少发生。不同地区平均孢囊线虫的群体密度差异较大,徐州、扬州和泰州地区样品分别为 34.4、17.5和17.1个孢囊/100g土壤,而连云港、南通和苏州等地区仅为3~5个孢囊/100mL[3]。
1.3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
目前国内在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方面,主要采取抗病品种、作物轮作和化学药剂防治,同时加强作物田间管理。
1.3.1 筛选抗耐病品种
利用小麦自身抗病基因来获得抗病品种,但由于由于目前栽培的小麦中未发现高抗该病的品种,所以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小麦近缘品种中的抗病基因,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出一部分抗病品种,如淮麦29、温麦4号、太空6号、Katyil、AUS18914、AUS18912、CD01等[7]。
1.3.2 作物轮
主要采用与豆类、油菜[8]作物轮作的方式,与这两种作物轮作对小麦孢囊线虫病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栽种水稻的地区也可以与水稻进行轮作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1.3.3 化学药剂防治
在化学药剂防治方面,可以采用熏地、拌种、播种杀菌几种方式。在药剂的选择上,主要有涕灭威、甲基异硫磷、二溴乙烷、呋喃丹等化学药剂,可以在小麦的播种期用35%呋喃丹种衣剂,以2%的用药量对种子拌种处理,或者用10%苯线磷颗粒剂,1~1.5kg/hm2或者3%呋喃丹颗粒剂1~3kg/ hm2,施入播种沟中,起到杀灭线虫的作用。
1.3.4 加强田间管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78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