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水产品物种掺假现状对比分析--以市场常见灌装水产品为例毕业论文
2020-06-07 21:30:05
摘 要
目的:本文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v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为目标基因,运用mini-DNA条形码技术来鉴定从国内外采集的25种(中国市场10种,国外市场15种)水产品的物种来源,并且利用PCR扩增技术与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判定实验结果与物种标识是否一致,判定其是否存在掺假行为。结果:所有样品均能成功扩增出约192bp的mini COI基因条形码片段。测序获得的序列经BLOD数据库比对,中国采集的10种样品中,有3种测序结果与食品标识不一致。在国外采集的15种样品中,14种样品标注与测定结果无误,剩下1种测定结果也属于包装所标注的鱼类总称之内。结论:mini-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子技术,可以运用于国内外水产品的物种鉴定,从而分析出水产品中是否含有物种掺假情况。
关键词:水产品,mini-DNA条形码,COI基因,物种鉴定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ish product species adult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
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v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OI) gene target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determined by mini-DNA barcode technology to 25 (ten kinds of Chinese market, foreign market 15) source of species of aquatic products, and by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compared with the database to determin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adulteration. Results: All samples will be able to expand the COI genetic code snippets of about 192bp. The sequence obtained by sequencing was matched by the BLAST and BLOD database, and three of the 10 samples collected in China we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food identification. Of the 15 samples collected abroad, 14 of the samples were labeled and measured, and the remaining one was in the name of the fish as indicated by the packaging. Conclusion:DNA barcode technology is a fast and effective molecular techniques, can be used in 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aquatic produc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o analyze the adulterated in aquatic products contain species.
Key words: Fish products, DNA barcodes, COI genes, species identification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1 水产品品种掺假现状 1
1.2食品标签重要性 1
1.2.1我国的水产品标签管理制度 2
1.2.2欧盟的水产品标签管理制度 3
1.3 常见水产品品种鉴别技术 3
1.3.1 PCR测序法 3
1.3.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 3
1.3.3 DNA条形码技术 4
1.4 罐装食品 4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5
第二章 实验材料方法 6
2.1实验材料 6
2.1.1样品 6
2.1.2实验仪器 6
2.1.3实验试剂 6
2.2实验方法 6
2.2.1 DNA提取 6
2.2.2 PCR扩增及产物测序 7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8
3.1 DNA的提取 8
3.2 琼脂糖凝胶电泳 8
3.2.1总DNA凝胶电泳 8
3.2.2 PCR扩增电泳结果 9
3.3 PCR测序对比结果 9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2
4.1 结论 12
4.2 展望 12
4.2.1 DNA条形码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12
4.2.2 针对食品掺假行为的展望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产品品种掺假现状
鱼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是人类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之一。因此,鱼类也成为了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食用的水产品种类繁多,水产品种类在国际贸易中大概有25种种群,仅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列出的可食水产品名单就大约有1700多种[1],品种的多样化,营养价值的不菲,让水产品贸易在全球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21世纪初,全世界水产品贸易额就已经超出了500亿美元。在2008年的时候,全球水产品出口额就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的大关,中国以10%的市场份额占据主要出口国的第一位,挪威和泰国均以6%的市场份额排在后面,美国也占了5%,越南、智利和加拿大也都均占了4%,欧盟25个成员国一共占了26%的市场份额[2]。
随着水产品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水产品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水产品的资源枯竭。又加上水产品加工水平的提高,特定种类产品供需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得一些不法商家乘机钻空子,将低价值的水产品冒充高价值的水产品进行销售,获得靠欺骗得来的经济利益。据我们所知,鱼类产品非常多样,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也千差万别,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法商家除了将水产品以次充好,还在水产品食品标签做手脚,将低值鱼贴以高值鱼标签进行售卖,赚取更大利益。目前,世界上水产品掺假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在全球,不管是食品标签的贴错,或者水产品的掺假,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国外,爱尔兰和西班牙鳕鱼类产品错误标签率都超过了20%[3],南非鱼类产品错误标签率高达31%,美国红鲷鱼错误标签率为77%[4]。另一项数据表示,在南非,9%批发商卖出的水产品和31%零售商卖出的水产品被认定存在品种的掺假[5]。在美国,也有33%的水产品被发现品种掺假[6]。而在意大利,40份被调查的样品其标注的物种与鉴定的物种都不一致[7]。再将目光转移到咱们中国。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不断从市场上销售的鳕鱼片制品中检测出河豚鱼,这是一种掺假行为,还有的将油鱼冒充鳕鱼,以罗非鱼片冒充红鲷鱼片。因此,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水产品的掺假行为普遍存在。因此,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水产品的物种真实性鉴定十分有必要。
1.2食品标签重要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丁酸梭菌 MIYAIRI 588R 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评价,包括体外 药敏试验、梭菌毒素基因的存在和体内致畸作用的评价。外文翻译资料
- 不同酒酿对全麦面包品质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固定化产丙酸丙酸杆菌提高乳清乳糖产丙酸能力及海藻糖合成 对耐酸性能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谷氨酸棒杆菌代谢工程技术用于高水平四氢嘧啶的生产:-条 转录平衡的异源四氢嘧啶途径的设计、组合装配和实现外文翻译资料
- 与逐步调节溶氧水平相结合的最佳葡萄糖 补料策略可提高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中N-乙 酰氨基葡萄糖的产量外文翻译资料
- 食品工厂设计: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与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农村老年人社区食堂服务:确定对一般心理健康、营养状况、生 活满意度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保质期:从开放标签到实时测量外文翻译资料
- 烹调方法对鸭胸肉中与鲜味相关的化学成分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由量子点标记适配体和氧化石墨烯组成的荧光探测器,用于测定脂多糖内毒素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