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正文

水产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文献综述

 2020-04-12 15:53:43  

文 献 综 述

1.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性质

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5-硝基咪唑环的化合物,主要包括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 )、地美硝唑(dimetridazole,DMZ)、洛硝唑(ronidazole,RNZ)、替硝唑(tinidazole,TNZ)和奥硝唑(ornidazole,ONZ)。该类化合物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有微臭,味苦略咸,熔点160℃左右。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是不带电的小分子化合物,可通过扩散进入微生物体内。在无氧或少氧环境和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其硝基易被电子传递蛋白还原成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氨基,抑制细胞DNA合成,并使已合成的DNA降解,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或阻断其转录复制,从而使细胞死亡,发挥其迅速杀灭厌氧菌,有效控制感染的作用[1]。此外,甲硝唑具有缩短凝血时间,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的作用。

2.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临床作用

硝基咪唑类化合物中甲硝唑最早被发现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滴虫病。MNZ可以抗滴虫和阿米巴原虫,还对脆弱拟杆菌、黑色素拟杆菌梭状杆菌属、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等有良好抗菌作用。DMZ能抗大肠弧菌、多型性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还可以抗组织滴虫、纤毛虫、阿米巴原虫等。目前,硝基咪唑类尤其是甲硝唑十分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厌氧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例如,治疗败血症和腹腔内、胸肺性、皮肤和皮肤组织、牙周、鼻窦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感染疾患,以及心内膜炎,骨和关节感染。此外,硝基咪唑类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鼻炎性哮喘,破伤风、胃溃疡、慢性乙醇中毒等疾病,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同时,在兽医临床中,该类化合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食源性动物的疾病,如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溃疡性结肠炎,由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泡沫性膨胀病,以及鱼的几种寄生虫感染。

3.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吸收与代谢

硝基咪唑类吸收迅速而完全,吸收后可以迅速进入到组织和体液中,分布与全身。在血液中均匀分布于血清和红细胞中。在唾液、脓液、胸水、前列腺、精液、乳汁、胆汁中均可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另外,硝基咪唑类药物可以穿透人脑膜的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该类化合物在肝脏内代谢,代谢过程基本相同,即通过母本化合物中脂族侧链羟基羟基化代谢物与葡萄糖醛酸共轭结合,羟基化代谢物进一步氧化为酸性代谢物以及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等途径完成。研究发现,其羟化代谢物不仅有活性,而且在体内分布广,消除慢,在乳汁中浓度较高,其他代谢物含量相对较少,且无活性。代谢物主要经肾由尿液排出,少量由粪便排出。

4.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毒副作用

一般认为硝基咪唑的毒副作用机制与其杀菌机理有内在联系,及在无氧或少氧环境和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下,其硝基易被电子传递蛋白还原成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氨基,抑制细胞DNA合成,并使已合成的DNA降解,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或阻断其转录复制,从而使细胞死亡。因此有可能使人心肌细胞、神经元、肝细胞等受损,产生心脏组织、神经系统、肝肾组织的毒性作用。短期小剂量或正常剂量使用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比较安全,副作用轻微且发生率低。但随着临床应用的的广泛和产品的增多,毒副反应屡见不鲜。毒副作用[2]:(1)消化系统的毒副作用,多表现为恶心、厌食、腹泻等,严重有排尿困难或黑尿,溃疡性出血,腹部绞痛等;(2)皮肤的毒副作用,出现过敏、瘙痒、浮肿等现象;(3)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导致头痛、晕眩,严重可能导致末梢神经病、意识不清等错乱状态。另外,还可能使心肌受损,血钾降低,同时伴有潜在的致癌性。

5.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残留检测的必要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