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P法食源性微生物快检仪的比对毕业论文
2020-05-12 22:18:07
摘 要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些新的快速检测技术,食品中致病菌DNA的提取一直是一个耗时长、操作繁琐的过程,这直接影响检测的速度。试剂盒方法因提取DNA操作简便、耗时短,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DNA提取方法。
从不同种类食品样品、不同的菌种培养时间以及混合菌株即同时增菌这三个方面来研究不同样品情况对LAMP法快检食源性致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含有高糖分、高脂肪、高蛋白及高盐分这几种食品中,高盐含量的酱油对LAMP法检测的可检出时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混合菌株培养后虽然DNA浓度低于单独培养浓度,但使用试剂盒提取DNA再用LAMP技术后均可检出。
关健字: 致病菌 DNA提取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
Comparison of LAMP method for foodborne pathogens detector
ABSTRACT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technology is a new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he traditional isolation process of DNA templates is tedious and time-consuming, which leads to the low speed of food detection. The Kit method is wildly used by its efficiency, stability and high purity.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samples, incubation time of different strains and hybrid strains increase these three aspects to study the different samples of LAMP method to quickly check the influence of food-borne pathogens.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ected have high sugar, high fat, high protein and high salt that several kinds of food. High salt content in the soy sauce ha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extraction of DNA. Although the concentration of DN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culture concentration,but using the Kit to extract DNA with LAMP technology after all they can be detected.
Keywords: Pathogenic Bacteria; DNA extraction;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technique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1 前言 1
1.2 食源性致病菌及其造成的危害 1
1.3 本研究所涉及的致病菌 2
1.3.1 沙门氏菌 2
1.3.2 金黄色葡萄球菌 2
1.3.3 副溶血性弧菌 2
1.4食品快速检测的概念 3
1.5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 3
1.6 研究内容 3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结果 5
2.1 实验材料 5
2.1.1 实验菌株 5
2.1.2 主要设备与仪器 5
2.1.3 主要试剂 6
2.1.4实验主要试剂配方 6
2.2 实验方法 6
2.2.1标准菌液准备 6
2.2.2 人工污染的食品样品制备 6
2.2.3 DNA提取 7
2.2.4 DNA浓度及纯度的测定 7
2.2.5 LAMP快检仪检测致病菌 7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7
2.3.1标准菌液准备 7
2.3.2 LAMP快检仪检测沙门氏菌 7
2.4.3 LAMP快检仪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9
2.4.4 LAMP快检仪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11
2.4.5 混合培养 13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14
3.1 结论 14
3.2 展望 14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现今,食源性微生物的污染以及化学性物质的污染,是威胁我国食品安全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其中,由食源性致病菌所引发的食品安全案例已越来越多,可见,食源性致病菌已经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祸根”。现在对于食品中化学污染的监管,即将进入长期化和制度化的阶段;而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多次发生的、影响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疾病,它也不会再被人们所忽视。在由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粮食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制订的《201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中,对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定了全面而详细的监控计划。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疾病也渐渐被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所注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多位专家也已经在多个场合多次倡议重视由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如此严峻的社会背景之下,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技术将有着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现在,确保食品安全的主要任务,就是准确且迅速的检测出严重威胁食品安全的“心头大患”,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1.2 食源性致病菌及其造成的危害
食源性致病菌,是指食品在不规范的生产、加工、运输及储藏过程中产生或人为带入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在食物中的生长繁殖以及代谢会引起食物或者原料的腐烂、变质,同时有些食源性致病菌会在生长繁殖时分泌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人们在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而患病。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微生物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分泌物等等;20世纪以来,被检测出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快速而准确的检测食物中的致病菌这一任已务愈发艰巨。
食源性致病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是污染了食物成品或者是使食物成品腐败变质,而造成这种危害的主要原因便是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活动以及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毒素。在多数的情况下,食源性致病菌最可能引起的是急性中毒,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是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比如恶心、腹痛、呕吐、低烧、多次腹泻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服药及输液治愈。比较严重的情况便会导致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功能紊乱、衰竭,如果及时送医将就及时就可以化险为夷,否则就有可能危及生命。在某些急性食物中毒的案例中,虽然经过抢救和治疗可以保住生命,但会对神经系统或者其他生理功能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
除此之外,有些已经变质的食品中由于其产生的影响人体健康的毒素较少,人在误食后之后,短时间内没有任何身体不适的症状,也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但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食物,会使毒性在体内渐渐累积增加,便会造成慢性中毒,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导致癌症发病率提升、肢体畸形以及基因突变等影响。食用腐败变质、霉变的食物不但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还对身体产生了很多极大地潜在的威胁。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丁酸梭菌 MIYAIRI 588R 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评价,包括体外 药敏试验、梭菌毒素基因的存在和体内致畸作用的评价。外文翻译资料
- 不同酒酿对全麦面包品质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固定化产丙酸丙酸杆菌提高乳清乳糖产丙酸能力及海藻糖合成 对耐酸性能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谷氨酸棒杆菌代谢工程技术用于高水平四氢嘧啶的生产:-条 转录平衡的异源四氢嘧啶途径的设计、组合装配和实现外文翻译资料
- 与逐步调节溶氧水平相结合的最佳葡萄糖 补料策略可提高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中N-乙 酰氨基葡萄糖的产量外文翻译资料
- 食品工厂设计: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与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农村老年人社区食堂服务:确定对一般心理健康、营养状况、生 活满意度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保质期:从开放标签到实时测量外文翻译资料
- 烹调方法对鸭胸肉中与鲜味相关的化学成分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一种由量子点标记适配体和氧化石墨烯组成的荧光探测器,用于测定脂多糖内毒素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