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组织中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及临床意义文献综述
2020-04-04 13:23:46
癌症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对于不同癌症甚至患有相同癌症的患者,导致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和组织病理通路都不尽相同。
临床医生在肿瘤治疗中发现,人体肿瘤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部位的肿瘤,治疗效果和方法也应因人而异,这种因人、因病而采取的不同疾病治疗方法称为”个体化治疗”。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只有同病异治,因人而异,实施个体化治疗,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选择合适他们的药物。
随着基因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肿瘤细胞信号通路被发现,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的扩增/突变/表达状态与靶向、化疗药物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检测这些通路中特定基因的扩增/突变/表达情况,能针对性地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一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避免用药不当贻误治疗时机。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为鳞状上皮癌,少数为腺癌,可向各方向扩展,造成食管阻塞。早期食管癌症状常不典型,可表现为吞咽食物时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时已届中晚期,可出现淋巴、血行转移、压迫神经症状等,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只能选择非手术治疗。
随着化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全身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肿瘤组织血供的特点,瘤体中心血供比周边差,中心多为乏氧细胞,对化疗不敏感而对热疗敏感,外周细胞相对富氧,对化疗较热疗敏感,因而热疗结合化疗可提高抗肿瘤作用。
我们可以根据已经有食管癌病症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的定义是指通过基因芯片等方法对被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并分析被检测者所含致病基因、疾病易感性基因等情况的一种技术。
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检测的时候,先把受检者的基因从血液或其他细胞中提取出来。然后用可以识别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术将这部分基因复制很多倍,用有特殊标记物的突变基因探针方法、酶切方法、基因序列检测方法等判断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或存在敏感基因型。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从而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目前基因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液态生物芯片与微流控技术等。目前癌症基因检测主要技术是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它具有准确率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高通量等特点。
那么,我们所要检测的基因在个体化治疗中有什么作用呢。
顺铂(DDP)、卡铂(CBP)和奥沙利铂(L-OHP、草酸铂、乐沙定)等铂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肿瘤化疗药物之一,其药理作用主要是引起靶细胞DNA链内和链间交联,阻碍DNA合成与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这类药物耐药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DNA修复,特别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ER)能力加强,是铂类化疗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ERCC1即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是核酸外切修复家族中重要成员,为NER系统关键成员,参与DNA链切割和损伤识别。ERCC1基因也是第一个克隆到的人类DNA损伤修复基因。所有肿瘤细胞中都有ERCC1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差异很大。ERCC1的表达量直接影响DNA修复的生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