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FR检测血浆中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SN-38的浓度文献综述
2020-04-04 13:23:56
文 献 综 述
1 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1.1 抗肿瘤药物种类
肿瘤病已经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病症之一。在恶性肿瘤三疗法中,药物治疗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分子生物学、肿瘤病理学、免疫学等方面的进步,肿瘤的发病机制进一步被阐明,针对各个机制环节作用的各种新型抗肿瘤药物也因运而生。以下是一些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现状。
1.1.1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
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喜树碱(camptothecin)类药物的内酯型在抑制DNA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Ⅰ,TopoⅠ)方面有特殊的生物活性。TopoⅠ能够参与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等一系列关键过程,在控制DNA螺旋结构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的TopoⅠ含量要远多于正常细胞的含量。因此,作为定向破坏该酶结构的喜树碱类药物则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科学家们对喜树碱进行了各种衍生化反应并进行构效关系研究,从中已经筛选得到了一批很具有开发前景的药物。较为经典的上市药物如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拓扑替康(topotecan,TPT)和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等,另外还有一批正在临床研究中的药物,比如卢比替康(9-硝基喜树碱,rubitecan)和gimatecan(CPT-148)。
喜树碱类药物在临床上虽然已广泛应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水溶性较差、代谢不稳定、毒副作用大(包括骨髓抑制、呕吐腹泻、出血性膀胱炎等)、种属差异明显等等。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伊立替康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迟发性腹泻、 恶心、 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急性胆碱能综合征等。
B. 微管蛋白稳定剂。
目前,紫杉醇(paclitaxel)是治疗卵巢癌的一线药物,对乳腺癌、肺癌、肝癌、淋巴癌等肿瘤病也有一定疗效。它能够破坏微管和微管蛋白二聚体的平衡,诱导微管蛋白聚合,防止其解聚,从而稳定了微管。这一状况会使得细胞在有丝分裂时无法形成纺锤体,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分裂,达到阻断肿瘤细胞增长的效果。但是其使用过程也有不可忽略的毒副作用,例如易引起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