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药学 > 正文

妇科微生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探索文献综述

 2020-07-01 21:12:30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一类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点的骨骼疾病,是绝经后妇女腰腿痛、脊椎变形及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由绝经后卵巢合成的雌激素减少所致。

PMO常隐匿发病于绝经后的女性群体中,最严重的并发症髋部骨折在发生后第一年内的致死率为17%,随后两年的死亡率达 12% ~20%。

目前,尽管PMO的治疗药物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药物潜在的并发症及副作用也随之突显。

例如双磷酸盐可诱发部分患者严重的骨、关节或肌肉不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可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和中风的风险;激素替代治疗的雌激素可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患癌的风险等。

因此,探索PMO 防治的新靶点,开辟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是目前PMO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

1、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机制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指主要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及骨形成均加速,呈高转换型骨代谢。

绝经后雌激素的减少不仅导致多种细胞因子发生变化,刺激骨髓的破骨细胞前体#8212;#821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M-CFU)分化成破骨细胞,并且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使其寿命延长,导致骨吸收增加。

图1: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制 (TNF-α和TNF-β与IL-1一起共同促进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如IL-6,GM-CSF和M-CSF) 最近研究发现,TNF受体配基家族的新成员可以解释成骨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干细胞分化和功能的确切机制,即:ODF/骨保护素配基(OPGL)/TNF相关激活诱导细胞因子(TRANCE)/NFkB配基的受体激活剂RANKL。

ODF具有两种活性形式,一种是膜结合形式(40-45KD),另一种是可溶性形式(31KD),这两种形式可以解释已知的破骨细胞形成时所需要的条件。

破骨细胞前体与基质细胞之间的密切接触使膜结合形式的ODF充分暴露,而可溶性形式的ODF可刺激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产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