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诊疗一体化抗血栓纳米药物的研究毕业论文
2022-01-29 20:18:57
论文总字数:15078字
摘 要
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大的慢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而血栓是心血管疾病高致死率与高致残率的主要原因。吸附于血管的斑块破裂,致使蛋白、脂肪等物质进入血液,激活凝血因子进而激活血小板使得血小板聚集、血液凝结成块,形成血栓。构建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将活性血小板作为靶点,进行靶向治疗可以减少传统抗血栓药物半衰期短、治疗窗窄引起的出血性反应。本实验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并对其功能化修饰,实现血栓形成的靶向性诊断与治疗。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的平均粒径大概在28.97nm,它的表面电位大概在-22.78mV。并结合溶血实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
关键词:血栓 纳米粒子 功能化 安全性
Integrative Nanomedicin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chronic disease that currently affects human health 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rombosis is leading cause of high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world. Plaques absorbed on the blood vessels broke down and then proteins, fats, and other substances from plaques entered the blood. Then thrombin was activated and then resting platelets transformed to activated platelets and thrombus occured. New drug delivery system target the activated platelets can reduce hemorrhagic reactions caused by short half-life and narrow therapeutic window of traditional antithrombotic drugs. In this experiment, nanosilver was prepared as a drug delivery carrier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and its functional modification was performed to achieve targe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nano-silver is about 28.97nm, and its surface zeta potential is about -22.78mV. Through hemolysis experiments, we confirmed that it has better biosafety.
Keywords: thrombus nanoparticle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biosafety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1血栓概述 1
1.2传统药物研究情况 1
1.3 以纳米银为载体的药物研究情况及纳米银的相关性质 2
1.3.1纳米银研究进展 2
1.3.2纳米银的相关性质 2
1.4 纳米载体在心血管疾病的运用 3
1.5纳米载体在分子影像方面的作用(诊断) 3
1.6用于诊疗血栓性疾病的纳米药物的研究意义 4
1.6.1本论文的的主要内容 4
1.6.2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4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6
2.1 实验仪器 6
2.2实验试剂 7
2.3实验方法 8
2.3.1 纳米银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8
2.3.1.1纳米银粒子的制备原理 8
2.3.1.2实验方法 8
2.3.1.3 纳米银粒子的表征 8
2.3.2PEG修饰纳米银粒子以及表征 9
2.3.2.1纳米银PEG化的制备原理 9
2.3.2.3PEG修饰的纳米银的表征 9
2.3.3血液相容性实验 10
2.3.3.1溶血实验 10
第三章 实验结果 11
3.1纳米银的表征 11
3.1.1纳米银粒子的粒径和表面电位分析 11
3.1.2 AgNPs的红外光谱特征 13
3.1.3 AgNP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13
3.2 PEG修饰后纳米银粒子的表征 14
3.2.1PEG修饰后纳米银的粒径和表面电位的测定 14
3.2.2 PEG修饰后纳米银的红外光谱表征 17
3.3纳米银与PEG化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 17
3.3.1 溶血实验 17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19
4.1 结论 19
4.2 课题研究展望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血栓概述
在最近几年,在国内甚至乃至世界有30%以上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心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发展。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内环境中存在互相作用的凝血系统和与之相对抗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2]。在内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两者之间保持着相应的平衡。然而,当在某些内在因素或者外在因素作用下,打破了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使得抗凝血进程占据一些劣势,血液便在心血管腔内凝固,血栓便形成了[3]。
血栓的形成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如中风,这些病理过程已经严重损害了人体的健康。在不同的位置形成血栓,就会在相应的的组织部位、器官等出现学供应不足、氧供应不足等情况,进而使得组织、器官坏死、淤血等严重情况[4],甚至会威胁到人体的生命安全。
1.2传统药物研究情况
目前国内用来治疗血栓的药物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抗凝血药物、血栓溶解剂、抗血小板药物[5]。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粘成团以及抑制血液的凝结来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血栓的形成以及它的发展,其中阿司匹林为代表性抗血小板药物[6];抗凝血药物主要是通过减少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以实现治疗血栓的目的,代表性药物为肝素和华法林,华法林口服吸收效果比较好而且作用时间比较长,但是它的起效时间比较长,药的效果难以控制很容易受到一些环境的影响,肝素效果好但是它的副作用比较大 [7];而血栓溶解剂则通过激活纤维酶使得蛋白质溶解从而实现治疗血栓[8],但这些系统性的药物脱靶会影响止血功能进而可能导致严重出血[9]。而且长期用这些药物会使得出血风险的几率大大增加,产生过敏等副作用,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为了减少这些传统抗凝血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人们从各个方面做出了一些改进和尝试,如将降解肝素钠等;通过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来寻找抑制剂;与此同时,一些中草药在血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重大的作用。
1.3 以纳米银为载体的药物研究情况及纳米银的相关性质
1.3.1纳米银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的纳米技术在生物大分子药物传输中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广阔。纳米药物载体已经被用于治疗肿瘤(纳米胶囊),这个主要通过纳米载体,把药物准确的定位到癌症细胞上,然后靶向传递药物,这样能够减少正常细胞的死亡,有助于人的发展。而且部分药物已经用于临床实验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纳米银具有较高的靶向性[10],生物相容性较好,表面活性比较高,药物在体内稳定性比较好,产生的毒副作用小等特点[11],因此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在目前研究中因银纳米粒具有广谱抗菌性被用于修饰器械表面以减少相关感染和一些疾病的并发症[12];同时其他研究发现,银纳米粒自身具有抗血小板的聚集的作用[13]即纳米银会分散血小板,可以作为载体接枝靶向多肽用于抗血小板聚集与血栓的治疗。还有纳米银载体可以作为常用的造影剂[14],可以减少药物在人体内的聚集,能够避免很多毒副反应。所以说以纳米银为载体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前景光明。
1.3.2纳米银的相关性质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银纳米粒子所具有的独特的性质被挖掘出来,比如说非线性光学效应。简而言之,我们可以通过测定银纳米粒子的紫外吸收光谱,就可以研究银纳米粒子的形成和长大。同时,银纳米粒子生长的悬浮液的环境会影响所测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即粒径大小、表面电位等,在紫外光谱上则显示共振峰的位置和数量的差异。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078字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用于重复性光热/热力学协同治疗的NIR-II 光响应抗菌凝胶外文翻译资料
- 氧化石墨烯/银/胶原涂层的光动力和物理作用协 同杀死细菌外文翻译资料
- x,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区域选择性自由 基x-硼酰化直接合成0-硼酰羰基分子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光氧催化作用实现有机硼合成的新型自由基硼化途径外文翻译资料
- 光导的单电子转移过程在烯烃与氮杂环卡宾硼烷的硼基化反应中作为- -种授权的基本原理外文翻译资料
- 用于数字光处理3D打印的可重复打印聚合物外文翻译资料
- 1, 6-烯基自由基硼化/环化级联反应合成硼处理的杂环和碳环外文翻译资料
- 羟基环戊烯酮的Morita-Bayllis-Hillman反应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莫米洛替尼的新型实用合成路线外文翻译资料
- 用从突变的PrPGApx04中分离出的青霉素G酰化酶高效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