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胺碘酮的含量文献综述
2020-04-04 13:22:48
胺碘酮(amiodarone) 又称乙胺碘呋酮, 已在临床应用 40 年, 其强大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结果所证实。目前, 胺碘酮是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1、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
胺碘酮( 图 1)是由 Charlier 发现, 并于 1962 年在比利时的 Ladas 实验室合成。由于胺碘酮具有扩张血管、减慢心率的作用, 1968 年做为一个血管扩张剂在法国上市, 用于心绞痛治疗。一次偶然的机会, 胺碘酮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被发现, 随后, Rosenbaum 首先在南非将其用于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并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其后, 在欧美国家也逐渐应用。1985 年,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 正式批准胺碘酮可用于危及生命、反复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 如心室颤动或血液动力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应用适应证还包括对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反应不好或不能耐受的心律失常。与此同时, 胺碘酮在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1.1 吸收
胺碘酮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缓慢且不完全, 这是其药代动力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单次口服剂量后,达到血浆浓度的峰值约需 4~7h, 与食物同时服用时可增加胺碘酮口服吸收程度和速率。
1.2 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口服后, 经胃肠道吸收并以药物原形进入体循环的比例。胺碘酮口服后生物利用度波动于 30%~60%之间, 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 但其生物利用度不稳定, 老年人服用胺碘酮的生物利用度较低。
1.3 药物分布
胺碘酮在体内分布的特点是其另一个药代学特征, 胺碘酮及其代谢产物具有高度的脂溶性, 吸收后, 大量与蛋白和脂肪结合, 与蛋白的结合率高达96%, 与脂肪组织的亲和力也十分强。
1.4 有效的血药浓度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用于重复性光热/热力学协同治疗的NIR-II 光响应抗菌凝胶外文翻译资料
- 氧化石墨烯/银/胶原涂层的光动力和物理作用协 同杀死细菌外文翻译资料
- x,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区域选择性自由 基x-硼酰化直接合成0-硼酰羰基分子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光氧催化作用实现有机硼合成的新型自由基硼化途径外文翻译资料
- 光导的单电子转移过程在烯烃与氮杂环卡宾硼烷的硼基化反应中作为- -种授权的基本原理外文翻译资料
- 用于数字光处理3D打印的可重复打印聚合物外文翻译资料
- 1, 6-烯基自由基硼化/环化级联反应合成硼处理的杂环和碳环外文翻译资料
- 羟基环戊烯酮的Morita-Bayllis-Hillman反应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莫米洛替尼的新型实用合成路线外文翻译资料
- 用从突变的PrPGApx04中分离出的青霉素G酰化酶高效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