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探究金纳米三角片刻蚀的动力学过程文献综述
2020-06-30 21:21:18
文献综述 特有的表面等离子体特性使得金、银等贵金属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1]、催化方面[2],传感[3]方面以及光学材料方向[4]都有着显著应用。
因为非球形的各向异性纳米金属颗粒对周围的介电环境的变化或者自身形貌表现出了更敏锐的光学响应,这对于发展新一代光子学与电子学器件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近年来关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研究从球形纳米颗粒开始转变为非球形各向异性金属纳米颗粒,并且多以金银为主。
其中金纳米三角片和六边形片的横向尺寸远大于厚度,因此具有较为特殊的性质。
与银纳米片相比,金纳米三角片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所以研究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金纳米片的制备与应用上[5]。
然而,相比普通球形纳米粒子,纳米金三角片的可控合成具有更大的难度。
近年来纳米金三角片作为新材料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科研人员系统的研究了纳米金三角片的合成、生长机理、分离纯化以及其性质与应用。
此外,很多学者将具有高度光学活性的各向异性的贵金属纳米材料进行修饰并运用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中。
本课题以金纳米三角片的可控制备和刻蚀为基础,探讨纳米尖端效应,利用表面增强拉曼(SERS)手段深入探究具有高度光学活性的新形貌材料的SERS性能。
1. 金纳米三角片的合成 关于金纳米片的观察有许多早期的报道,并且已报道了多种方法合成具有特定形貌的金纳米三角片。
在2002年,Kotov,Liz-Marzan[6]和他们的同事报道了通过一种缓慢还原途径合成球形与片状纳米颗粒混合物的金溶胶使用温和的还原剂(水杨酸)来还原氯金酸(HAuCl4),获得了具有三角形和六边形形状的Au纳米片,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峰在约860 nm处,这是第一次合成了光学可分辨的金纳米三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