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应用化学 > 正文

新型1,3-二异喹啉基苯Pt(II)氯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结构表征文献综述

 2020-08-05 22:03:55  

文 献 综 述 1.绪论 1827年,Zeise课题组通过乙醇与氯铂酸盐反应合成出第一个有机金属配合物K[PtCl3(C2H4)][1]。

之后的一百多年间,伴随着合成技术的飞速进,金属有机配合物取得了迅猛发展。

金属配合物主要涵盖了过渡金属(如Re、Ru、Ir、Pt、Os等)和稀土金属(主要是有Eu、Tb、Sm、Dy等的镧系元素)与含P、S、N、O等原子的有机配体以配位键相连,从而构成配合物[2]。

这些金属原子经过有机配体修饰后,由于金属与配体间的强烈作用,从而提高自旋轨道的耦合,进而缩短磷光寿命,提高量子效率[3]。

这是因为过渡金属具有部分充满的d轨道,当不饱和的d电子被激发到外层轨道上,形成激发态分子,经隙间窜跃后会转变为三重激发态分子,在由三重激发态辐射跃迁回基态时就会发出磷光[4]。

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即重金属离子可以有效诱导自旋轨道耦合(SOC),使得原本受到限制的单重态到三重态的跃迁得以发生,甚至发光效率高达100%,尤其收到重视[5]。

同时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下列优点:热稳定性好、量子效率高、激发态的寿命长、通过改变配体就可以调节发光光谱等,由此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有机合成化学、光电技术以及催化技术等领域都有使用价值。

在化学与材料的领域内,基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功能材料由于自身独特的性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能否正确高效地将其运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能电池、信息存储等领域尤为重要。

而在过渡金属配合物中,Pt(Ⅱ)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引起了注意[6],特别是应用于化学传感器、非线性光学、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等领域备受关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