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烃氧基-3-吡唑硫色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毕业论文
2022-02-24 19:40:38
论文总字数:21603字
摘 要
硫色酮类化合物,是含氧杂环化合物,它是通过色酮类化合物将1位的氧原子取代为硫原子而得到的化合物。因为结构中有硫原子,所以增强了色酮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这为科研人员研究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着重阐述通过对硫色酮母体的2位、3位修饰,来合成新型的、抗真菌活性高的硫色酮类化合物,还介绍了硫色酮类化合物的市场现状及其市场应用价值,并对课题所涉及的实验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本课题是以1-(2,4-二氯-5-氟-苯基)-2-(4-甲基-吡唑-1-基)-乙酮为原料,通过关环、氧化、取代三步反应来合成2-烃氧基-3-吡唑硫色酮类化合物,并对三步的目标物进行了1H-NMR和13C-NMR的结构表征。
关键词:硫色酮 硫色酮衍生物 抗真菌
Synthesis of 2- hydrocarbon-pyrazol-3-one derivatives sulphureus
ABSTRACT
Thiochromone (benzothiopyran-4-one) and its derivatives are oxy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btained by chemically modifying the natural chromones on the 1-position. Because of the sulfur atoms in their structures, these compounds have increased broad-spectrum antifungal activities, which provides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searchers to study on novel antifungal medicines. In this paper, we foucused on expounding the 2- and 3- derivatives of sulfur chromone so that we can synthesize new and antifungal sulful pyrone compounds. The market and applications of thioketone compounds are also introduced. The mechanisms of those experiment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this paper, 1-(2,4-dichloro-5-fluoro-phenyl)-2-(4-methyl-pyrazol-yl)-ethanone was used as a raw material. Oxyalkyl-3-pyrazole sulfur chromone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reaction of three steps-ring closure, oxidation and oxyalkylation. Products of each step are characterized by 1H-NMR and 13C-NMR.
Key words: Thioacetone; Thioketone derivatives; Antifungal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1 引言 1
1.2 硫色酮简介 1
1.3 抗真菌药的市场现状 2
1.4 硫色酮的结构修饰 2
1.4.1 硫色酮2位修饰 3
1.4.2 硫色酮3位修饰 3
1.5 硫色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5
1.5.1 2-取代硫色酮衍生物的合成 5
1.5.2 3-取代硫色酮衍生物的合成 7
1.5.3 2-甲基-3-苯基硫色酮的合成 7
1.5.4 2-烃硫基-6-氟-7-氯硫色酮-3-甲酸甲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8
1.5.5 本课题设计思路及应用价值 8
第二章 实验部分 10
2.1 合成实验 10
2.1.1 实验总述 10
2.1.2 实验原理 10
2.1.3 实验仪器 12
2.1.4 试剂与药品 12
2.2 实验操作 12
2.2.1 7-氯-2-乙硫基-6-氟-3-(4-甲基-1H-吡唑-1-基)硫色酮的制备 12
2.2.2 7-氯-2-乙亚磺酰基-6-氟-3-(4-甲基-吡唑-1-基)硫色酮的制备 13
2.2.3 7-氯-6-氟-2-甲氧基-3-(4-甲基吡唑-1-基)硫色酮的制备 13
2.3 目标产物的结构确证 13
2.3.1 7-氯-2-乙硫基-6-氟-3-(4-甲基-1H-吡唑-1-基)硫色酮(1a)的结构确证 13
2.3.2 7-氯-2-乙亚磺酰基-6-氟-3-(4-甲基-吡唑-1-基)硫色酮(2a)的结构确证 14
2.3.3 7-氯-6-氟-2-甲氧基-3-(4-甲基吡唑-1-基)硫色酮(3a)的结构确证 16
第三章 实验机理与结果分析 18
3.1 实验机理讨论 18
3.2 实验结果分析 19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7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色酮,即苯并-γ-吡喃酮,这类苯并-γ-吡喃酮的衍生物广泛的存于植物中,苯并-γ-吡喃酮类的衍生物有绝大多数都是有色的,所以称它们为色酮类化合物。而色酮主要是有人工合成和天然植物分离这两种途径。硫色酮及其衍生物和色酮类似,都具有相似的苯并-γ-硫吡喃结构,但硫色酮大多以合成为主。硫色酮及其衍生物也具有和色酮类似的抗病毒、抗真菌和抗肿瘤等生理作用。在19世纪末时,人类就已经从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国家的伞型科阿米芹的果实中提取出了呋喃并色酮,并且这个物质是第一个用于临床使用的色酮类药物[1]。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包括各类蕈类、霉菌和酵母。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可分为4类: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而浅表真菌病和皮肤真菌病又称为浅部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系统性真菌病又称为深部真菌感染菌病。
近年来,抗生素和抗真菌类药物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与此同时,也致使抗真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真菌耐药性的迅速增强,严重的影响了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疗效,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近20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率呈直线上升,其死亡率高。所以,真菌感染病已成为威胁我们人类健康的一盏警惕灯[2]。因此,加快开发出低毒高效广谱的抗真菌药已成为药物科研人士的重要研究方向。
色酮及硫色酮类化合物,因其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不管是天然提取物,还是其合成物,它们的抑菌靶点和作用机制都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硫色酮类化合物在抗真菌方面的研究,重点介绍了2位、3位修饰的硫色酮类化合物。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1603字